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将60只模型动物随机等分为SAH组和SAH+HBO组,用显微测量法测量基底动脉管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中的Ca^2+含量。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后96h测量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显示:经HBO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明显缓解。SAH组NO、NOS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均降低,而经HBO治疗后则增高。SAH组Ca^2+含量在术后24h及96h增高,经HBO治疗后则降低。结论高压氧能够缓解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改善受损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32.
自1987年4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10例心肺复苏后脑部损害的病人进行了临床病情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15~54岁。4例为车祸引起的心跳停止;2例为术中因麻醉意外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1例为术中病人躁动,拔出气管插管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3例为术后病人突然呕吐而引起窒息。这10例病人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均急性气管切开、吸氧、吸痰,同时给予抗炎、纠酸、脱水、冬眠、能量合剂等神经营养药物的综合治疗。2结果恢复生活自理者4例,植物生存者3例,死亡3例。3讨论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收治的 4 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 4 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 ,选择不同病情分别予保守及手术治疗 ,观察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非手术治疗 31例 ,去骨瓣减压 9例。按GOS标准评价 ,3例死亡 ,重残 7例 ,中残 10例 ,良好 2 0例。轻瘫者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8个月 ,有 10例恢复。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多见于基底节区 ,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 ,以及外伤后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血流缓慢及脱水药物使用等均可导致外伤性脑梗死 ,除常规使用脱水剂、激素、脑细胞活化剂、抗炎外 ,对不同的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急诊脑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急性动脉瘤破裂患者38例按Hunt分级:I级5例,Ⅱ级8例,Ⅲ13例,Ⅳ级9例,Ⅴ级3例.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螺旋CT扫描或三维血管成像技术明确诊断,采用显微手术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和正确处理动脉瘤等方法. 结果: 术后随访2月~4年,良好26例,中度残废6例,术后死亡3例,死亡占7.89%. 结论:对急性动脉瘤破裂者除了V级以外,急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呈局限性生长,不发生远处转移,但部分垂体腺瘤的生长呈侵袭性,可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鞍区结构,表现出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容易复发,疗效欠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单纯从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很难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垂体腺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这两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的表达情况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内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颅内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颅内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内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手术后继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颅内压聚降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小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对照组和1次/d高压氧疗组,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制成重型颅脑损伤模型,观测伤后1次/d高压氧治疗后8,24,48,72,96h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大鼠伤后8,24,48,72,96h为(199.84±20.34),(200.38±21.17),(203.12±19.11),(206.81±21.54),(211.24±23.57)ng/L较同期对照组犤(231.32±17.18),(234.03±18.24),(240.39±16.37),(254.32±17.25),(268.91±36.65)ng/L犦显著降低(t=3.72~5.46,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浆内皮素活性升高,高压氧治疗通过纠正脑缺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皮细胞产生、释放内皮素,从而减轻了脑水肿和血管痉挛避免了脑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异。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脑胶质瘤患者为样本,依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胶质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每组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神经肽水平、术后存活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L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VP、Β-EP等神经肽水平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两年存活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开颅脑胶质瘤切除术,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腔注药,治疗颅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末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腔。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连用3日,每日复旦CSF。结果: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发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