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548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57篇
预防医学   43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42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脐带血作为一种备选的移植用造血干细胞,能否成功植入与输入受者体内的总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s,T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CFU-GM)有关。本研究探讨影响脐带血造血潜能的母体及新生儿因素。按照广州脐血库标准化操作常规(SOP),对脐带血样本进行筛选、处理、检测及冷冻,回顾性分析已保存的4615份脐带血样本的造血细胞参数及其与母体及新生儿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脐带血采集量(Mean±SD:95.23±22.42ml;Median:91.85ml)与处理前TNC[Mean±SD:(1.34±0.49)×109;Median:1.25×109]及处理后TNC[Mean±SD:(1.21±0.42)×109;Median:1.14×109]、CD34+细胞数[Mean±SD:(5.14±4.55)×106;Median:4.08×106]、CFU-GM[Mean±SD:(9.72±8.66)×105;Median:7.53×105]三者均显著相关(p〈0.001)。在供者因素中,只有婴儿出生体重与脐带血采集量及造血细胞参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较大婴儿的脐带血在采集量、TNC、CD34+细胞数及CFU-GM方面均呈现优势(p〈0.001)。母亲年龄与上述各项参数均无显著相关。孕龄与处理前/后TNC正相关(p〈0.001;p〈0.001),与CD34+细胞数呈负相关(p=0.04),而与采集量及CFU-GM均无显著相关。剖宫产时采集的脐带血量虽然高于阴道分娩(Mean±SD:97.05ml±22.23mlvs.92.53ml±22.43ml;Median:94.08mlvs.88.82ml;p〈0.001),但各细胞参数均低于阴道分娩(p〈0.001)。男婴脐带血的采集量和CD34+细胞数高于女婴(Mean±SD:96.41ml±22.31mlvs.93.95ml±22.47ml;Median:93.27mlvs.90.14ml;p〈0.001);[Mean±SD:(5.28±5.04)×106vs.(5.00±3.94)×106;Median:4.18×106vs.3.94×106;p=0.042]、但处理前TNC及处理后TNC均低于女婴[Mean±SD:(1.31±0.50)×109vs.(1.37±0.47)×109;Median:1.22×109vs.1.28×109;p〈0.001];[Mean±SD:(1.18±0.42)×109vs.(1.24±0.41)×109;Median:1.10×109vs.1.17×109;p〈0.001],二者CFU-G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数据有助于优化脐带血供者筛选及提高脐血库资源利用率。脐血库应侧重选择体重较大、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供者,优先处理采集量大、TNC高的脐带血样本。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枝菌中embB基因突变与乙胺丁醇耐药的相关性. 方法 比例法检测8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乙胺丁醇(EMB)耐药性,基因测序检测embB基因的突变,2检验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84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有43株(51.2%)对EMB耐药,41株(48.8%)对EMB敏感,57株耐多药菌株(67.9%)的embB基因发生突变.在43株EMB耐药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的菌株为40株(93.0%),而41株EMB敏感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的菌株为17株(41.5%),embB基因在耐药菌株中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敏感菌株(2=25.58,P=0.00).embB306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其在耐药菌株的突变率也高于敏感菌株(2=12.37,P=0.00),embB基因和embB306位点检测EMB耐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3.0%和65.1%,58.5%和73.2%,76.2%和69.0%. 结论 EMB耐药的产生与embB基因和embB306突变有关,二者用于检测EMB耐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以健康人咽部菌群密度为参考[1],研究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以咽部菌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采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62例咽部菌群正常,60例咽部菌群异常)和2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研究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62例咽部菌群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与不治疗在症状改善和痊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咽部菌群异常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CP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219例下呼吸道患者(其中121例细菌性肺炎、74例重症肺炎及24例肺脓肿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当咽部菌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正常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改变符合率分别为92.6%,86.5%和87.5%。结论 咽部菌群密度在健康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稳定,但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导致咽部菌群失调; 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结合咽部菌群密度的变化来评估,这样可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同时避免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和呼吸道菌群的失调。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编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382~443位氨基酸的mecA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表达及鉴定。方法根据基因文库登录的mecA基因的编码序列,针对编码PBP2a382~443位氨基酸的mecA基因片段,设计合成4条寡核苷酸片段,再将4条片段人工拼接成目的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PET-His载体,经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转化E.coliBL21(DE3)plysS,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的蛋白以MRSA胶乳凝集试剂盒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相应的PET-His克隆,经诱导表达和鉴定,证实成功表达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出PBP2a382~443片段,为其进一步的纯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574例结核病病例细菌学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西安市分支杆菌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陕西省西安市为调查点,于2005年5~8月对其13个区级结防所就诊的所有病人进行调查,每个病人收集三份痰标本。采用痰涂片和痰培养法检测病人痰标本,鉴别培养基培养法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结果574位病人,涂片阳性113人,阳性率为19.69%,培养阳性病人150人,阳性率26.13%。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360.50,P<0.01),两者联合阳性率为26.83%。从137例病例痰标本中分离到251株分支杆菌菌株,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NTM)和混合感染的比例分别是67.88%、5.84%、11.68%、14.60%。结论细菌培养法可明显提高阳性率;NTM感染流行状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6.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left heart disease,PH-LH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 1月至2018 年10月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PH-LHD患者98例,其中试验组4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利尿、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 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HR(89.76±7.35)次/min、PASP(43.10±6.91)mm Hg、 NT-proBNP(3131.97±577.61)ng/L均低于治疗前的HR(110.86±10.70)次/min、PASP(57.35±8.34)mm Hg、 NT-proBNP(5988.53±834.08)ng/L;试验组治疗后的HR(76.83±10.97)次/min、PASP(34.61±7.36)mm Hg、 NT-proBNP(2768.64±787.11)ng/L也均低于治疗前的HR(111.92±10.59)次/min、PASP(60.18±6.81)mm Hg、NT-proBNP(6321.63±927.58)ng/L。对照组治疗后的SBP(126.32±10.36)mm Hg和LVEF(45.38±4.28)%高于治疗前的SBP(111.94±8.56)mm Hg和LVEF(38.60±5.91)%;试验组治疗后的SBP(130.17±7.12)mm Hg和LVEF(47.08±3.48)%也高于治疗前的SBP(109.19±8.77)mm Hg和LVEF(39.42±4.68)%。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亦较治疗前改善,但试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显著降低PH-LHD患者的PASP,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基因种参照菌株PD91的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表达 ,对重组鞭毛蛋白作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抗原进行初步的研究 ,并进行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 设计引物 ,用PCR技术获得PD91的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片段 ,经酶切、连接 ,插入质粒pET 30a中 ,构成重组质粒pET30a mfl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提取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鉴定 ,诱导表达 ,筛选高效表达株 ,应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及其抗原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鞭毛蛋白中央区的编码基因片段和基因重组 ,重组蛋白在宿主菌BL2 1中高效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鞭毛蛋白的中央区与PD91的鞭毛蛋白具有相同的抗原性。经测序显示该中央区基因片段为鞭毛蛋白基因的 4 0 9~ 786bp ,与北美莱姆病螺旋体标准株B31的DNA碱基序列比较分析 ,同源性 92 %。结论 成功地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garinii基因种的鞭毛蛋白中央区进行了克隆表达 ,并证实具有抗原性 ,为我国莱姆病血清学诊断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8.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69.
从IgA肾病的发病情况、风邪为患是IgA肾病的主要病因、风邪入侵传里的途径、风邪内伏难驱导致IgA肾病迁延不愈、IgA肾病的常见证候及治疗原则、临床案例验证六个方面阐述对IgA肾病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独特认知.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