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1),补骨脂素(2),8-甲氧基补骨脂素(3),补骨脂定(4),补骨脂宁(5),补骨脂甲素(6),大豆苷元(7),补骨脂乙素(8),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9),新补骨脂素异黄酮(10),大豆苷(11)和紫云英苷(12)。采用体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化合物1~4,6,7,11,12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利用K-B法筛选化合物5,8~10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补骨脂定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 43.85 mg·L-1);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和紫云英苷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 (IC50分别为1.32,4.97,10.47,34.22,31.27 mg·L-1);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和大豆苷元显示出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IC50分别为40.74,45.73,49.44 mg·L-1);补骨脂乙素和新补骨脂异黄酮均有明显的抑制SA,MRSA,ESBLs-SA的作用 (MIC分别为0.781 3,1.562 5,0.781 25 μg·disc-1和6.25,6.25,6.25 μg·disc-1)。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宜昌胡颓子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0.95%。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醇、酸、酯、烯烃和烷烃等。结论:宜昌胡颓子根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菜油甾醇(7.09%),4,6,6-三甲基-2-(3-甲基-1,3-二丙烯)-3-氧三环[5.1.0.0(2,4)]辛烷(6.67%),十七烷(4.86%),蒲公英甾醇(4.55%),5-溴-4-氧代-4,5,6,7-四氢苯并呋喃(3.94%),羽扇豆醇(3.15%),苯并[b]萘并[2,3-d]呋喃(2.2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2.19%),十八烷(2.11%)和Z-5-十九碳烯(2.06%)。  相似文献   
103.
西府海棠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府海棠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进行分析。结果从西府海棠花中鉴定了47种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1.71%。结论首次分析了西府海棠花的挥发性成分,指出西府海棠花的潜在药用价值和赋香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西府海棠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姬志强  石磊  李永丽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2,(43):4098-4100
目的:分析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大羽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色谱柱为HP-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0m×250μ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为1.0mL·min-1,进样口温度为250℃,程序升温;电离方式为EI源,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50℃,四极杆温度为150℃,质量扫描范围为30~440amu。结果:从大羽鳞毛蕨根中鉴定出了24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97.06%;从其叶中鉴定出了43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8.46%。根和叶有20个共有成分。结论:壬醛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的主要香气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有可能是大羽鳞毛蕨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勐醒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mengxinensis叶醋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勐醒芒毛苣苔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α,3β,19β-trihydroxy-olean-12-ene-23,28-dioic acid(1),2α,3β,21β-trihydroxyolean-12-ene-28-oic acid(2),2α,3β,23-trihydroxyurs-12-ene-28-oic acid(3)和豆甾-5(6),22(23)-二烯-3β-醇(4)。结论:运用HMBC和HMQC,首次对化合物1碳谱和氢谱数据进行全归属,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6.
栀子中栀子甙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茜草科植物山栀子的成熟果实中分离纯化栀子苷,并对现有的栀子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柱层析、重结晶从山栀子的成熟果实中进行分离纯化栀子苷。结果:分离纯化出栀子苷单体28.5 g。结论: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是简单、快速分离栀子苷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药用植物绵毛酸模叶蓼的组织形态进行鉴别。方法:采集原植物,对该植物进行植物学及生药学的鉴定。结果:绵毛酸模叶蓼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其叶横切面具草酸钙簇晶层,主脉维管束分为四束,粉末中有众多的草酸钙簇晶、非腺毛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绵毛酸模叶蓼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影响茜素抗氧化活性的因素。方法:用微量法分别考察DPPH浓度、DPPH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光线对茜素清楚DPPH自由基能力的影响。结果:DPPH浓度和加入量与OD值均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和0.9979,OD值与反应时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65,光线对结果有极显著性影响,可增强茜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楚能力。结论:DPPH浓度、DPPH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光线都是影响茜素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模型进行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补骨脂生品和炮制品各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均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盐蒸补骨脂、炒盐补骨脂和炒补骨脂甲醇总浸膏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3.03,31.26,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甲醇总浸膏(IC50=46.47 μg·L-1);盐蒸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和雷公法补骨脂石油醚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7.96,34.02 μg·L-1)>补骨脂正品石油醚部位(IC50=46.94 μg·L-1);盐蒸补骨脂、雷公法补骨脂、炒盐补骨脂、炒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乙酸乙酯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1.27,39.08,40.86,45.54,36.06 μg·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EA部位(IC50=71.28 μg·L-1);盐蒸补骨脂和酒炒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47.52,36.06 μg· L-1)均高于补骨脂生品BU部位(IC50=51.27 μg·L-1).此外,各部位的抑制活性均与质量浓度呈一定相关性,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补骨脂生品及5种炮制品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葛根素注射液、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和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方法: 采用Merk,Purospher STAR 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1%冰乙酸水溶液(25:75),流速1.0 mL·min-1,柱温29 ℃,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对照品葛根素在0.192~1.152 μg呈良好曲线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468 374X+3 105.25(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 0.42%. 结论: 3种注射液中的葛根素均可在选定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简单快速、合理可行,可为葛根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