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6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23篇
药学   12篇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戊型肝炎病毒中国株结构区ORF2 cDN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国株结构区第二开放读码框架(ORF2)837bp cDNA片段插入pGEX1λT质粒中进行表达。经免疫吸印法证明,该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识别抗-HEV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制备抗-HEV检测试剂。  相似文献   
92.
1967年日本Kawasaki首先报道,在东京红十字中心,于6年内发现50名婴幼儿曾患一种急性出疹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发热、粘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指甲周围脱皮等。本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其他粘膜皮肤综合征和儿童出疹性疾病不同,因而认为是一种新的疾病,并将其称之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症(简称MCLS)。此后,  相似文献   
93.
自1973年Feinstone等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V)以来,检测HAV及其相应抗体的特异和灵敏方法相继产生,HAV的细胞培养亦告成功,从而大大促进了甲型肝炎(HA)病原学、诊断、临床、流行病学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并有了新突破。现将近两年来有关HAV病原学、流行病学和疫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病原学  相似文献   
94.
由于可用特异和敏感的血清学方法诊断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从而认识到除输血后或非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外,还存在有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此两型NANB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明显不同,前者类似乙型肝炎,后者类似甲型肝炎。本文仅就流行性NANB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流行病学流行性NANB最早由印度Khuroo等报告。1978年11月至1979年4月,克什米尔流域曾发生一次肝炎水型流行,长达6个月,16,620人口中265人发病,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5.
<正>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近年  相似文献   
96.
2010年9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联合召开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研讨会。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建立和优化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组织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方法 设计检测HBV DNA(tDNA)和cccDNA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用3.44×100-3.44×109copies/μl含HBV全基因组序列(C基因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曲线.取33例乙肝肝癌患者肝组织标本、13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标本和10例非乙肝患者肝组织标本,验证该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提取肝组织中DNA,取一部分进行质粒安全ATP依赖的DNA酶(PSAD)酶切;另一部分不酶切作为tDNA和β-globin检测样本,分别进行HBV cccDNA、tDNA和p-globin定量检测,以β-globin为参比,对每个细胞的HBV cccDNA和tDNA含量进行标准化.结果 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和tDNA定量的线型范围均为3.44 × 100-3.44×109 copies/μl.检测HBV cccDNA和HBV DNA下限均为3.44×100copies/μl.33例乙肝肝癌患者和13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组织中HBV cccDNA最低含量分别为0.003 copies/cell和0.031 copies/cell;检测10份非乙肝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均为阴性.应用PSAD消化肝组织中提取的DNA可减少假阳性,提高cccDNA检测法特异度达7.24× 102倍.对2例乙肝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标本重复检测5次,Ct值的变异系数为0.224%~0.609%.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optimize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ethod for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HBV cccDNA)in liver tissue. Methods Specific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BV DNA(tDNA)and cccDNA. A series of plasmids(3.44 × 100-3.44 × 109 copies/μl)containing a full double-stranded copies of HBV genome(genotype C)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 curve of real-time PCR. Liver samples of 33 patients with HBV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13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CHB)and 10 non-HBV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o verif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 A fraction of extracted DNA was digested with a Plasmid-Safe ATP-dependent Dnase(PSAD)for HBV cccDNA detection and the remaining was used for tDNA and β-globin detection. The amount(copies/cell)of HBV cccDNA and tDNA were measured by a real-time PCR, using β-globin housekeeping gene as a quantitation standard. Results The standard curves of real-time PCR with a linear range of 3.44 × 100 to 3.44 × 109 copies/μl were established for detecting HBV cccDNA and tDNA, and both of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s of HBV cccDNA and tDNA were 3.44 × 100 copies/μl. The lowest quantitation levels of HBV cccDNA in liver tissues tested in 33 HBV related HCC patients and 13 CHB patients were 0.003 copies/cell and 0.031copies/cell, respectively. HBV cccDNA and tDNA in liver tissue of 10 non-HBV patient appeared to be negative. The true positive rate was increasing through the digestion of HBV DNA by PSAD, and the analytic specificity of cccDNA detection improved by 7.24 × 102 times. Liver tissues of 2 patients were retested 5 times in the PCR for detecting cccDNA and the coefficience of variations on cycle threshold (Ct)were between 0.224%-0.609%. Conclusion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HBV cccDNA in liver tissue was established and could be used for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8.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epatitis Bvirus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HBVcccDNA)是嗜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复制中间体,在宿主细胞核内积聚,形成HBV cccDNA池,半衰期长,现有抗病毒药物不能清除,是宿主肝细胞持续  相似文献   
99.
本文综述了慢性HBV感染者HBsAg血清学清除后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机制及启示。  相似文献   
100.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是一单股正链RNA,全长9 600个碱基对(bp),含有一个大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约3 010个氨基酸的病毒前体蛋白,HCV基因组5'端(5'UTR)和3'端(3'UTR)为非翻译区,或称非编码区(UCR),前者位于ORF上游;后者位于下游,含有poly A或ply U尾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