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低体重、畸形复杂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33例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儿。畸形类型:心室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 心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心功能Ⅱ~Ⅲ级。麻醉用药: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低浓度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体外循环(CPB)前对于心功能差的患儿用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钙剂。CPB后强心、扩张肺血管、改善微循环,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等。结果手术全部成功,由于术后并发症死亡5例。结论低体重、畸形复杂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矫治术的麻醉管理重点是保护心功能、避免心律失常、做好房室、血管间的分流管理,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运用有效的镇痛、适当的过度换气、扩张肺血管药物控制肺动脉高压。麻醉管理、手术质量、体外循环控制、围手术期的治疗,都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围手术期的治疗以及相关设备、药物的完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 6个月以下小婴儿新型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35例结肠手术患儿均采用基础 +骶管阻滞。结果 :35例患儿全部顺利实施骶管阻滞 ,其中有 1例因改为经腹手术而改为全麻气管插管麻醉 ,有 2例因术中出现呼吸抑制行气管插管 ,其余病例均在骶管麻醉下完成手术。结论 :骶管阻滞可以用于小婴儿新型Ⅰ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药物配伍。方法 用智能微粒检测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分别观察葛根素注射液与西米替丁、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替硝唑、三氮唑核苷配伍后的外观、pH、吸光度、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 葛根素与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三氮唑核苷配伍在临床应谨慎应用 ;葛根素与西米替丁、替硝唑在临床上可以配伍。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以与一些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国内剖宫产常选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为探寻一种理想、合理、安全的给药方法 ,本文对 12 0例实施腹膜外剖宫产的病例采用硬膜外不同注药方式进行了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2 0例实施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 ,年龄 (2 6.4± 2 .93 )岁 ,体重 (65 .4 5± 7.5 3 ) kg,身高 (15 9.11± 4 .82 ) cm。全部病例术前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重要脏器病变 ,ASA 级~ 级。1.2 方法 :全组病人免用术前药 ,均采取左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 ,选择 L1 - 2 间隙穿刺 ,头向置管 2 cm。局麻药为含 1:2 0 U肾上腺素的…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腺样体及(或)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目前多选用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完成。丙泊酚复合氯氨酮用于该类手术,镇痛确切,循环稳定,清醒恢复时间短。针对丙泊酚的药理特性。本研究在2001年前采用0.2%丙泊酚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之后改用佳比士3100注射泵原液持续静脉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鞘内吗啡镇痛致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进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穿刺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1(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所有患者选择L3-4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给予1%罗哌卡因2 mL、吗啡0.3 mg。记录给药后24 h内患者瘙痒程度评分,同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寒战、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24 h,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瘙痒发生率分别为38.3%,20.0%,给药1 h后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1±0.4),(3.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可以有效缓解鞘内吗啡镇痛引发的皮肤瘙痒,且具备可接受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 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结果:艾司氯胺酮(0~0.8 μg/ml)与丙泊酚(1.0~7.0 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61 μg/ml(95%CI 0.41~0.81 μg/ml),丙泊酚EC50为4.69 μg/ml(95%CI 3.17~6.21 μg/ml)。
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氟哌利多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小剂量吗啡氟哌利多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对近期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的186例产妇进行术后24h镇痛效果观察和副反应评定。结果 I级镇痛效果占95.2%,Ⅱ级为4.8%,恶性呕吐发生率为9.1%,瘙痒发生率为17.2%,未观察到尿潴留和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满意,副反应少,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20.
食管闭锁(EA)是先天性食管畸形,约90%同时并存气管食管瘘(TEF),常常合并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我院近3年共实施15例此类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