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庄宇张雪珍林伟平陈宇航王志文吕志芬谭志明 《中国综合临床》2018,(3):237-241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在狼疮间质性肺炎的应用及疗效评估。方法收集18例狼疮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免疫吸附组与传统CTX治疗组,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核抗体(ANA)定量,肺功能测定(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6 min步行距离及降钙素原(PCT),最后统计分析组间差异及探讨DNA免疫吸附疗效。结果免疫吸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ESR(F组内=7.841,P〈0.05;F组间=6.512,P〈0.05; F交互=10.421,P〈0.05)、CRP(F组内=6.995,P〈0.05;F组间=5.847,P〈0.05; F交互=8.847,P〈0.05)及ANA定量(F组内=12.336,P〈0.05;F组间=11.214,P〈0.05; F交互=15.847,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免疫吸附组CRP、ESR治疗1、2周开始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吸附组ANA定量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吸附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肺功能(F组内=6.222,P〈0.05;F组间=7.154,P〈0.05; F交互=8.527,P〈0.05)、6 min步行距离(F组内=8.669,P〈0.05;F组间=7.154,P〈0.05; F交互=11.547,P〈0.05)及PCT( F组内=5.621,P〈0.05;F组间=4.125,P〈0.05; F交互=7.554,P〈0.05)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免疫吸附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吸附组PCT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狼疮间质性肺炎治疗传统方案治疗效果欠佳,DNA免疫吸附疗效确定,优于传统方案,而且感染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患儿男,3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患儿反应差,头不能抬起,囟门未闭合,单侧疝气,出生时有新生儿黄疸史.CT提示前纵裂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发育不良,双侧额、颞、顶叶斑片状低密度灶.脑电图提示:清醒期背景δ、θ活动增多.患儿系足月剖宫产,第4胎第2产,有1兄,8岁,智力及表型均正常.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母有2次自然流产史,否认有害物质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分型、TNM分期、Masaoka?Koga分期、重症肌无力、根治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2)、肿瘤直径(P=0.045)、WHO病理分型(P=0.051)、TNM分期(P=0.004)、Masaoka?Koga分期(P < 0.001)、根治性切除(P < 0.001)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3,危害比:10.151,95%CI:2.239~46.021)、WHO病理分型(P=0.045,危害比:3.376,95%CI:1.030~11.064)、Masaoka?Koga分期(P=0.009,危害比:5.621,95%CI:1.552~20.35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积极实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现状与成效,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激发科研活力。方法 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青耕计划”资助的2批次共67名培养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相关投入、产出情况及培养对象对该培养项目的意见建议等。结果 “青耕计划”培养对象所在部门对其项目实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很大。67名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共撰写中文论文74篇,中位数为1篇,共撰写英文论文14篇。共申报课题45次,获批课题共9项。共参加科普宣讲93次,撰写科普文章67篇,中位数为1篇。53.85%的培养对象确立了今后的研究方向,44.62%的培养对象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培养对象认为其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均有较大提升。结论 作为青年人才的“第一桶金”,“青耕计划”对提升科研素养、熟悉科研流程、助力业务工作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建议从培养周期、支持力度、培训交流、导师遴选、资源共享、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对该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