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前列腺类癌一例报告郑俊鸿庄仁汉黎明蒋俊根患者,男,63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伴双侧腹股沟肿块3个月,于1996年1月24日入院。体检:腹部未触及包块,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达5cm×4cm,质地坚硬而固定。直肠指检:前列腺Ⅲ°...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性 ,4 4岁。因排尿不畅 6天 ,加重伴下腹痛 1天于 2 0 0 0年 11月 16日收住本科。近 6天来反复出现间隙性排尿不畅 ,1天来症状加重 ,排尿呈点滴状 ,下腹膨胀伴隐痛 ,门诊腹部平片示 :后尿道结石。入院后用 18F尿道扩张条将结石送入膀胱并留置导尿管 ,过程顺利 ,流出淡黄色尿液约 150 0mL ,下腹痛未见明显减轻 ,体检发现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 ,腹部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 ,拟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并腹膜炎而转普外科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胃肠及阑尾均未见穿孔及病变 ,而于膀胱顶壁有一破裂口 (6cm× 4cm) ,其边缘膀胱壁薄 ,考…  相似文献   
13.
【病例】女性,57岁。因反复黑便12天于1998年6月16日入院。体查:T374℃,P92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WBC34×109L;RBC435×1012L,HB115gL,PLT168×109L。急诊行纤维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未见溃疡及出血灶。回盲瓣下唇处见2cm×3cm新生物,息肉状,表面糜烂,见血痂,无活动性出血。初步诊断:回盲部肿瘤。行剖腹探查术,见回盲部有一2cm×3cm×3cm肿块,质地硬且韧,未找到阑尾…  相似文献   
14.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4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MZ .ESWL -Ⅵ型多功能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上尿路结石患者 438例 ,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仰卧位治疗 ,输尿管中段及下段结石采用俯卧位治疗 ,术前常规肌注曲马朵止痛 ,术后观察排石情况。术后 1 ,2周X线或B超复查。结果 术后 1周结石排净例数 86/ 4 38例 (1 9.6 % ) ,术后 2周结石排净例数 2 57/ 4 38例 (58.7% )。 95例行第二次ESWL ,56例行第三次ESWL ,53例无排石改手术治疗 ,总排石率 87.9%。结论 MZ .ESWL -Ⅵ型多功能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性高 ,排石高峰在术后第二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VEGF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VEGF间及其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VEGF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70.8%。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及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1;r=0.406,P〈0.01)。结论 CD147在BTCC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自1984年以来15例经手术确诊为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为亲姐妹.1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4例开口于前庭。静脉尿路造影(IVU)患肾均不显影,对侧肾代偿性增大,常规B超均未能明确探及患肾。B超检查10例,6例发现患肾;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8例,6例发现患肾;CT扫描7例,3例提示腹膜后有发育不良肾影。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而愈。结论 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可能具有遗传倾向,B超和CDI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阳性率,手术切除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同期电切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7例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同期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5~60个月,5例术后复发,平均19个月,无尿道及前列腺窝种植转移。【结论】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疗效确定,未观察到有前列腺窝及尿道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手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解除前列腺癌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方法 对 1 7例并发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 (睾丸切除术和口服缓退瘤 )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治疗 ,平均随访 2 .3年。结果 电切前列腺组织 (2 0 .3± 8.6) g ,手术前后对比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由 (2 0 .6± 4 .5)分降至 (7.8± 2 .0 )分 ,最大尿流率 (MFP)由 (6 .5± 4 .0 )ml/s提高至 (1 2 .5± 5 .4)ml/s,前列腺体积(PV)由 (52 .6± 1 5 .0 )g降至 (2 5 .1± 5 .2 ) g。 结论 TURP对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者是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在有效减少尿路梗阻所致并发症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前列腺体积减小主要是内分泌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双J管内引流严重并发症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628例留置双J管内引流后出现9例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双J管应用中如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置管后出现需再次住院或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共9例,其中包括双J管移位3例;膀胱镜下取管困难2例;长期滞留并发膀胱结石2例;拔管时双J管断裂残留1例;输尿管穿孔1例。结论双J管留置后严重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可造成不良后果,正确置管及合理处理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