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DCM模型.实验大鼠分4组:A组(n=14)为正常大鼠,B组(n=26)为DCM大鼠,均无药物干预; C(n=24),D(n=24)组均为DCM大鼠,其中C组予以培哚普利2mg/(kg·d)灌胃,D组予以培哚普利1mg/(kg·d) 联合厄贝沙坦25mg/(kg·d)灌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检测血钾、血肌酐水平;心肌HE染色后进行病理评分;记录干预过程各只大鼠存活期.结果:药物干预3周后,D组BNP水平低于C组(P<0.05);各组干预前后血钾、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和D组心肌病理损害均减轻(P<0.01),而C与D组间心肌病理损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数秩检验显示:C组存活期短于D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用药或单用培哚普利为延长生存期因素,联合用药作用更明显.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CM大鼠,在改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方面优于单用培哚普利,2种方案均能减轻心肌病理损害且未见血钾、血肌酐升高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马国添  谢秀梅  覃水庆  巫相宏 《临床荟萃》2007,22(21):1571-157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主要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因病因未明,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预后很差。坎地沙坦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发病率评估中的CHARM-Added研究[1]报道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s)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blockers,ARBs)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单用ACEIs比较,可以更好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代价是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高钾血症发生率增加以及耐受性下降、终止治疗的患者增多。原因可能是因为联合大剂量的ACE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Y294002对类脂A(KLA)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CCK8法检测0、0.01、0.05、0.10、0.20 mg/L KLA和0、2.5、5.0、10.0、20.0μmol/L磷酸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HCAEC活力的影响。将HCAEC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Toll样受体4(TLR4)激动组(KLA组)、PI3K抑制组(LY组)和KLA+LY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CAEC TLR4、PI3K、Cx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0.01、0.05 mg/L KLA HCAEC存活率与0 mg/L比较,2.5μmol/L LY294002 HCAEC存活率与0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10、0.20 mg/L KLA HCAEC存活率均明显低于0 mg/L,5.0、10.0、20.0μmol/L LY294002 HCAEC存活率均明显低于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MI)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及多西环素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MI模型。采用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TGF-β1及caspase-3蛋白表达,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及多西环素组c-TnI水平升高,TGF-β1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环素可降低c-TnI水平,下调心肌组织TGF-β1及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后TGF-β1表达明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是心室重塑发生的重要机制。多西环素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延缓心室重塑进程。  相似文献   
15.
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的方法学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于人类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2.8mg/(kg.week)连续11周,停药观察2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心脏大体形态以及光学显微镜下病理改变。结果(1)DCM组BN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DCM组LVEDD、LVESD高于正常组(P<0.01),而LVEF则低于正常组(P<0.01);(3)DCM组心脏心腔扩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符合DCM的改变。结论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可以成功建立DCM的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经济,适合研究DCM或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心肌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VEGF165 cDN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p53、Fas、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后随机接受VEGF165 cDNA(治疗组)或pcDNA3.1(对照组)治疗.于注射2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p53、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实验中对照组5只、治疗组8只大鼠死亡,27只进入研究.注射后2周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最大收缩或舒张速率和微血管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而左室舒张末压和梗死面积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0.05).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7.6±2.5)%比(14.2±3.4)%,P<0.001],VEGF165 cDNA治疗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结论直接心肌注射VEGF165 cDNA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缩小梗死面积,促进心肌内新血管的形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p53、Fas和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点和遗传特征。方法:对4家系的患者和家族成员的病史、体征、心电图、心脏X线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家系4代共84例中有12例符合家族性DCM的诊断,其中男8例,女4例;均表现为心力衰竭。家谱分析显示,4家系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家族性DCM发病具有连续传代的特点及不同的外显率,受性别的影响;常有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RR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干预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TLR4/PI3K)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人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HCAEC)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建立HCAEC炎症模型,将细胞分为模型组、TLR4激动剂KLA组、P...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生的扩招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迫切地需要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中引入模拟教学。总结目前心脏体格检查模拟教学的技术水平;模拟技术应用的现状;模拟教学的优势;模拟教学的效果,有利于提出提高心脏体格检查模拟教学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桡、尺动脉内径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7-07至2010-09疑诊冠心病住院并首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346例,分为汉族组1 070例,壮族组276例,通过经桡动脉造影定量测量方法测量桡、尺动脉内径大小.结果:在1346例患者中,平均桡动脉内径为(3.04±0.43)mm,平均尺动脉内径为(3.03±0.37)mm,两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1%男性及57.0%女性其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6F Cordis鞘管外径;59.3%男性及24.9%女性其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7F Cordis鞘管外径.汉族、壮族两组前臂动脉内径对比:桡动脉内径[汉族组(3.04±0.43)mm vs壮族组(3.05±0.42)mm,P>0.05],尺动脉内径[汉族组(3.03±0.38)mm vs壮族组(3.05±0.36)mm,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内径与性别(b′ j=0.309,P<0.01)、体重(b′ j=0.103,P<0.01)呈正相关,与糖尿病(b′ j=-0.088,P<0.01)呈负相关.结论:中国南方汉族和壮族人群其桡、尺动脉内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桡动脉途径操作中,大部分中国南方人群中使用6F鞘管及导管是安全的,在部分选择人群中使用7F鞘管及导管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