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9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PV16E6、E7治疗性DNA疫苗强化及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V16治疗性DNA疫苗因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持续时间长、纯度高、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安全性和免疫效率低是其致命弱点。许多方案已用于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如与结核分枝杆茵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融合、与蛋白转运载体基因融合、突变某些功能基因、构建“自杀性”DNA疫苗等。现就其安全和强化策略进行综述,为研制安全高效DNA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及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系统和局部皮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CA复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1例初发CA患者、18例复发CA患者及23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皮损进行CD4+/CD8+淋巴细胞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初发CA和复发CA两组CD4+与CD8+细胞比值(1.04±0.50和1.01±0.5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51±0.66,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CA局部皮损CD4+/CD8+比值(0.87±0.75和1.51±0.96)均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CA组CD4+/CD8+比值也明显低于初发C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性患者不同部位皮损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CA的复发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1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的疗效。方法:采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1例血管角皮瘤患者。结果:痊愈5例(45.45%),显效4例(36.36%);有效2例(18.18%),有效率为81.8l%,治疗1次有效率为54.55%。仅1例患者治疗部位出现色素减退。结论: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角皮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4.
中波紫外线对人角质形成细胞iNOS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HK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作用,探讨紫外线引起皮肤细胞急性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C,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内iNOS的水平。结果HKC经UVB照射后,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细胞膜胞浆侧有iNOS,蛋白印迹法检测到细胞提取总蛋白中分子量为130kDa的蛋白条带可以被抗iNOS多克隆抗体所识别,二者结果相符合。结论UVB照射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KC在胞浆内产生iNOS,iNOS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5.
表1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表2MTT测定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文献报道bFGF可以促进角质形成细胞(KC)的生长和分化过程[1],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bFGF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KGF)的表达[2,3]。噻唑蓝(MTT)染色光吸收实验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析药物对细胞作用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快速等优点[4]。我们用体外培养正常人KC,MTT法和细胞直接计数法观察了基因重组牛bFGF对体外培养正常人KC增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多态性与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76例复发性CA患者(CA组)与8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IF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的T/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CA组IFN-γ基因1+874位点基因型TT、TA、AA频率分别为10.5%、34.2%、55.3%,对照组分别为7.5%、30.0%、62.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γ2=0.959,P=0.619).结论 IPN-γ基因内含子1+874位点多态性与复发性CA无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估缓解期血清抗桥粒芯蛋白(Dsg)抗体呈现高滴度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皮肤科诊治的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收集确诊为天疱疮并且缓解期血清抗Dsg抗体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50 U/ml或较初始治疗时下降≤20%(以最大检测上限150 U/ml计算)的患者资料。结果 在此期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4例天疱疮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随访时长21~85个月,持续缓解时间18~70个月,均以每日口服≤10 mg泼尼松相当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血清抗Dsg抗体均呈高滴度。8例患者首诊时Dsg-1抗体阳性和Dsg-3抗体阳性者各为7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病情缓解后19和21个月Dsg-1抗体仍为高滴度,5例患者在病情缓解的18~70个月Dsg-3抗体持续保持高滴度,1例患者两种抗体均呈高滴度状态,以Dsg-1抗体更为明显。Dsg-1和Dsg-3抗体均持续高滴度的患者在19个月的缓解期后出现复发,余患者仍处于临床缓解状态。结论 天疱疮患者治疗后,部分患者抗体滴度呈现高水平状态,以Dsg-3抗体持续不转阴更常见,且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而Dsg-1抗体不下降较少见,患者复发可能性较Dsg-3不下降者大。对于这类临床长期缓解但抗体呈高滴度的天疱疮患者,应注意根据抗体类型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对于Dsg-1抗体持续高水平的患者,激素减量应适度放缓。  相似文献   
78.
Kyrle病     
报告1例Kyrle病。患者女46岁。全身散发角化过度性丘疹及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全层可见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的角栓,并穿过表皮进入真皮,角质形成细胞几乎与真皮接触。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Kyrle病,并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好转。  相似文献   
79.
报告1例皱褶部网状色素异常症。患者女,20岁。腋下、腹股沟、乳房下色素沉着1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向下延长,伸出丝状表皮嵴,乳头层上表皮变薄,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内可见噬黑素细胞。  相似文献   
80.
目的:明确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各亚型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与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ease,ND)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病理机制联系。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方法检测昆明小鼠BPAg1各亚型在大脑、心肌、皮肤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PAg1的神经亚型(BPAg1-a)在小鼠大脑、脊髓、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肌肉亚型(BPAg1-b)在大脑、脊髓、心肌、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皮肤亚型(BPAg1—e)仅在皮肤组织中有表达。结论:证实皮肤与神经组织中均存在BPAg1。由于BPAg1亚型的存在,免疫交叉反应可能在BP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的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