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 探讨CCDC3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CCDC34在NSCLC中的差异表达;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CDC34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构建稳定干扰CCDC34的A549和H1299肺癌细胞系,通过MTT方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明确CCDC34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CCDC34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CCDC34的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013);MTT检测显示干扰CCDC34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299的增殖能力(P<0.0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显示干扰CCDC34能够显著抑制A549和H1299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结论 CCDC34在NSCLC中高表达,增强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促进NSCLC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32.
本仪器采用一普通心电图互连使用方式,以8098单片机为主要芯片,完成心电图机自动控制、心电信号采集、心电参数测量、参数分析、疾病诊断和汉字心电图报告打印等全自动化过程。  相似文献   
33.
将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一过性心肌缺血与高血压病未检出心肌缺血进行分组。选择了年龄、性别、室上性异位心律、室性异位心律、平均心率、左室肥厚、糖尿病等研究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伴一过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左室肥厚,其次为平均心率>100次/分、年龄>60岁、室性异位心律。临床对高血压病患者一矣出现左室肥厚,尤其同时有平均心率加快、年龄较大者应高度重视其心肌供血不足以及与此有关的心律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崔跃  陈琴 《铁道医学》1996,24(6):346-347
将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一过性心肌血与高血压病未检出心肌缺血进行分组。选择了年龄、性别、室上性异位心律、室性异位心律、平均心率、左室肥厚、糖尿病等为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伴一过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危害因素为左室肥厚,其次为平均心率〉100次/分、年龄〉60分、室性异位心。临床对高血压病患者一矣出现左室最,尤其同时有平均心率加快、年龄较大者应高度重视其心肌供血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疗程10~14d。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可缩短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的时间,对AECOPD的短期疗效肯定,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喻虹  崔跃  刘涛  杨梅英  陈芬 《中成药》2022,(1):49-54
目的 探讨连翘提取物是否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VT1来保护脂多糖(LPS)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 LPS损伤心肌细胞H9c2,并给予不同质量浓度连翘提取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caspase3、pro-caspase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丙二醛(...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抗生素滥用造成耐药性细菌增加.多重耐药菌是指一种微生物对临床常用抗菌药有3种或3种以上存在耐药 [1],其通过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药物到达靶点作用下降而引起耐药 [2],多见于住院时间长、接受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存在基础性疾病、使用抗生素的人群.肺部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  相似文献   
38.
眼镜蛇毒粗毒毒素Ⅳ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维高  崔跃  孔天翰 《河北医药》2012,34(2):172-174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毒素Ⅳ对吗啡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 测定小鼠自主活动,观察毒素Ⅳ对小鼠自主活动影响.昆明种小鼠慢性吗啡处理,建立吗啡诱导行为敏化模型,观察毒素Ⅳ对吗啡行为敏化影响.结果 毒素Ⅳ(0.027、0.04、0.08 mg/kg)腹腔注射后,均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降低吗啡诱导的高活动性,抑制小鼠吗啡行为敏化的获得,阻断小鼠吗啡行为敏化表达,其中中、高剂量毒素Ⅳ作用较显著.结论 毒素Ⅳ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阻止吗啡成瘾行为形成,对吗啡诱导的敏化行为具有抑制作用,提示毒素Ⅳ对吗啡精神依赖性可能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抑郁症的环境应激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应激模型及其相应的行为学测试是较为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之一。环境应激模型包括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获得性无助等实验。行为学测试包括敞箱实验、液体消耗实验、体重及摄食量测定等。这类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抑郁症病征,为探究抑郁症的病理、病因,或测试可能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熊果酸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的减缓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6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将建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0(对照组)、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每组24只。将不同剂量熊果酸局部注射于各组大鼠右侧上颌第1磨牙近中颊侧黏骨膜下,每3d 1次,每次50 μL。分别于加力1、3、5、7、10、14、21和28d后测量各组大鼠右侧上颌第1磨牙移动距离,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牙根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1熊果酸组在加力3、7、14、21和28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减小(P<0.05或P<0.01);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在加力1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的移动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组组间两两比较,在加力5、7、10、14、21和28d后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鼠牙根组织形态学,随加力时间延长,牙根表面开始出现骨吸收陷窝;随着熊果酸剂量的增加,牙根表面的吸收情况有所缓解。结论: 局部注射0.5、1.0和2.0 mmol·L-1熊果酸可减小大鼠正畸牙移动的距离,随剂量增加,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减小,且熊果酸有减缓正畸所致牙根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