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计算机辅助检测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AD系统对136例乳腺癌钼靶X线片进行检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对CAD标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放射科医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AD系统对微小钙化的敏感性为93.2%(41/44),特异性为22.8%(21/92),准确性为45.6%(62/136);CAD系统对肿块及结构紊乱病灶敏感性为82.9%(107/129),特异性为71.4%(5/7),准确性为82.4%(112/136)。经Kappa检验,CAD系统与放射科医生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具有显著性意义(Kappa肿块=0.424,P肿块=0.000;Kappa钙化=0.365,P钙化=0.013)。结论CAD系统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的特点。在临床乳腺钼靶X线片的影像诊断中CAD系统可作为辅助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ADC值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4年12月到2006年10月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放化疗过程中不同监测时间点(包括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肿瘤ADC值.以放化疗前肿瘤的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以T分期是否降低为标准,分为治疗效果较好的T-降期组和治疗效果较差的T-未降期组.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肿瘤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26例中,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分别为12和14例.T-降期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ADC值分别为(1.10±0.13)×10~(-3)、(1.32±0.19)×10~(-3)、(1.35±0.13)×10~(-3)和(1.32±1.0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0,P<0.01).T-未降期组在治疗后第1周ADC值由(1.16±0.16)×10~(-3) mm~2/g升高至(1.23±0.13)×10-3 mm~2/s,升高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2周ADC值继续升高至(1.30±0.1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3,P<0.01).用治疗后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升高程度11.6%作为诊断直肠癌T分期是否出现降期的指标,诊断敏感性为75.O%,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可信区间为0.583~0.964),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 ADC值具有作为早期监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影像学指标的可能性.治疗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变化对于区分放化疗反应性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有效的时间监测点.  相似文献   
43.
七氟醚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建立在体大鼠肺I-R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开胸后机械通气120 min;B组,I-R组,阻断左肺门60 min,开放再通气60 min;C组,七氟醚加I-R组,缺血前吸入1 MAC七氟醚30 min,开放再通气同时吸入1 MAC七氟醚60 min;D组,七氟醚组,持续吸入1 MAC七氟醚120min。观察各组实验结束时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肺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B组及C组肺W/D较A组和D组显著升高(P<0.01,P<0.05),SOD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肺MDA含量较A组和D组显著升高(P<0.01),C组肺MDA含量较B组低(P<0.05);C组肺W/D、肺MDA显著低于B组(P<0.05),SOD高于B组(P<0.05);病理切片见B组、C组部分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水肿并有出血,以B组改变较为严重,炎症积分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七氟醚对在体大鼠肺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对大鼠单一心室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IKATP)的作用。方法急性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利用膜片钳制技术全细胞记录法,设保持电位为-40mV,指令电位为-100~+40mV,步阶脉冲20mV,波宽200ms,刺激间隔6s的方波钳制方案进行刺激。结果咪达唑仑能够开放心室肌细胞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指令电位在-60mV时,咪达唑仑(0.3~10μmol/L)可使KATP通道开放率分别增加至给药前的(119±5)%,(121±4)%和(121±6)%(P<0.01,n=9)。更高浓度(50~100μmol/L)咪达唑仑使KATP通道开放率略有下降,其他指令电位下的IKATP改变也符合此趋势。结论咪达唑仑对大鼠单一心室肌细胞KATP通道具有开放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心脏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初步建立肝细胞癌(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CT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75例经病理证实的HCC的治疗前多期增强CT资料,随机分为建模样本(n=115)和验证样本(n=60)。建模样本用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寻找与HCC早期肝内复发转移相关的CT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及其权重系数,对各因素赋值计分,建立HCC肝内早期复发CT预测评分系统,确定诊断界值。验证样本用于计算CT评分系统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根据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对病灶≥6.0cm、有子灶、伴有血管侵犯、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4项与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相关的CT指标分别赋值,各计1分,建立CT评分系统。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CT评分≥2分为CT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诊断界值。验证样本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的准确率为78.26%(90/115),敏感度为89.39%(59/66),特异度为63.27%(31/49)。结论 此CT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HCC肝内早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6.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双倍剂量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 ( 3DDCE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 2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均接受超声、双倍剂量 3DDCE MRA和DSA检查。动态增强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投影重组法 (MPR)重建。应用颈总动脉法 (CCM )测量狭窄率。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将超声、3DDCE MRA与其对比 ,评价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 ① 2 2例 44条颈内动脉中 ,DSA诊断 17条为正常 ,2 7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 ,轻度狭窄 2条 ,中度 8条 ,重度 12条 ,闭塞 5条。 3DDCE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 40条 ( 90 .9% ) ,3条高估 ,1条低估。②以阴性 (正常 )和阳性 (狭窄或闭塞 )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较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 ,分别为 10 0 %、82 .4%、93 .2 %与 96.3 %、5 8.8%、81.8%。③以 70 %狭窄为判断点时 ,3DDCE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更明显优于超声 ,分别为 94.1%、96.3 %、95 .5 %与 64 .7%、88.9%、79.5 %。结论 与超声检查相比 ,3DD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和 3DDCE MR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及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聋人与正常人视觉频率反应特征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聋人与正常人的枕叶视皮层对不同闪烁频率刺激的功能活动特征。方法 给予18名聋人及22名正常人五种闪烁频率的视觉刺激,同时以fMRI技术对其枕叶成像。应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聋人组与正常人组的枕叶视皮层在各个频率下均表现出明显兴奋,两组受试者的激活区强度(MR信号增加幅度)均随频率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F=2.702,P=0.034),其中聋人组在频率为10Hz时表现出最多的激活和最大的信号强度增加幅度,而正常人在频率为6Hz时表现出最多的激活和最大的信号强度增加幅度,其频率和耳聋因素的交互影响显著(F=2.945,P=0.023)。结论 聋人与正常人对闪烁频率的基本反应规律相似。但引起视皮层最大兴奋的闪烁频率聋人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骨科老年男性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60—75岁择期全麻下手术的骨科男性患者60例,体重45—75kg,体重指数正常。无高血压病史,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病史,无严重视觉及听觉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排除消化道溃疡、哮喘、正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者。A组:麻醉诱导后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B组:麻醉诱导后静注脂肪乳5mL。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静注,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吸入七氟烷。术中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前及术后3hMMSE评分。结果两组老年男性病人术后POCD发生率分别为30%和33%,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应用于骨科老年男性病人,不增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CRLM术前末次CT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n=100)及验证集(n=47),依据临床预后分为预后良好(PFS≥12个月)及预后不佳(PFS<12个月)。手动分割CT所示肝转移灶,提取及选择特征后,基于训练集数据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及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并比较各模型预测CRLM患者术后PFS的效能。结果 共选出7个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中,原发灶N分期、有无基因突变及有无术后化疗是预测CRLM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因素;联合模型中的独立因素还包括影像组学评分。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CRLM患者术后PFS的AUC均大于临床模型(0.89、0.93及0.67,P均<0.05);其在验证集的AUC依次为0.77、0.78及0.56,前二者的效能优于临床模型(P<0.05)。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预测CRLM患者1年内PFS的效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CT鉴别诊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NETs)肝转移与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腺癌[NED(+)ADCs]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胃肠胰NETs肝转移患者23例(NETs组)及NED(+)ADCs肝转移患者17例[NED(+)ADCs组]。对两组CT征象(肝转移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肝动脉期强化范围、肝动脉期强化程度、增强类型、腹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NETs组肝转移整体强化比例高于NED(+)ADCs组[56.52%(13/23)vs 5.88%(1/17),χ2=11.02,P<0.01]。NETs组肝转移伴淋巴结肿大比例低于NED(+)ADCs组[30.43%(7/23)vs 64.71%(11/17),χ2=4.64,P=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动脉期强化范围是具有鉴别价值的征象(P=0.01),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12%(16/17)、56.52%(13/23)、61.54%(16/26)、92.86%(13/14)、72.50%(29/40)。结论 增强CT可为NETs与NED(+)ADCs肝转移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