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成本-效果。方法:将18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CTF组(91例)与CEF组(97例)。CTF组术前经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辅助化疗;CEF组术前经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辅助化疗,2组均进行4个周期。治疗后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和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TF与CEF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98.59和248.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与表柔比星方案疗效相当,但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52.
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中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可以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的临床表现为眩晕、昏厥甚至心搏停止,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及TdP.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K<'+>离子通道,使K<'+>外流受阻有关.氟喹诺酮类常用药物所致TdP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肝肾功能损害、低钾低镁血症,以及合用可以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等.一旦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及TdP应立即停药,补充钾和镁抑制早期后除极,也可采用人工临时心脏起搏或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基础心率.意识丧失和心室颤动者,可进行体外电复律.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患者肾移植术后继发肿瘤的风险.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我医院进行肾移植的全部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服过马兜铃酸组及未服过马兜铃酸组,分析2组患者肾移植术后肿瘤的发生率及其相对危险度.结果:共收集肾移植患者279例,其中男147例,女13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1.3±11.7)岁.其中23例患者服用过含马兜铃酸中药,其中男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4±7.8)岁,有15例肾移植术后继发肿瘤,发生率65.2%,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中位时间为2.75(0.33,29)年;256例患者未服过含马兜铃酸中药,其中男140例,女116例,平均年龄(39.9±11.0)岁,有3例患者肾移植后继发肿瘤,发生率为1.2%.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约是未服药患者的150倍(相对危险度为158.125,95%可信区间为38.013~657.767,P=0.000).结论: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患者肾移植术后继发肿瘤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4.
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898例接种疫苗医务人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0至12月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接种人员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程度、临床表现、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其与过敏史的关系。结果:接种疫苗者共898人,男226人,女672人,年龄18~87(38±13)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159/898),男性接种者发生率为14.6%(33/226),女性为18.8%(126/672),不同性别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23)。有、无过敏史接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17/43)和16.6%(14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不良反应的159人中,出现局部反应者67人,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出现全身反应者107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头晕、乏力、流涕、发热、全身酸痛、嗜睡和咳嗽。局部反应的中位潜伏期为0.08(0.02~8.00)h,中位持续时间为48.00(1.00~720.00)h;全身反应的中位潜伏期为8.00(0.02~672.00)h,中位持续时间为48.00(0.07~672.00)h。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程度均为轻度和中度,以轻度为主(136/159,85.5%),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自愈或经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不良作用轻而短,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疫苗。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为使用含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后血糖水平基本达标并维持平稳、应用碘造影剂前后48h内停用二甲双胍且有停药前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监测记录。停用二甲双胍期间调整降糖治疗方案者纳入调整组,未调整治疗方案者纳入未调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未调整组62例(87.5%),调整组18例(22.5%)。二甲双胍停药时间为2—4d。未调整组停药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7±1.4)mmol/L比(7.0±1.2)mmol/L,(9.5±1.7)rnmol/L比(9.0±1.8)mmol/L,(10.9±2.3)mmol/L比(8.6±1.9)mmol,/L,(9.9±1.7)mmol/L比(8.6±1.7)mmol/L,(9.1±1.9)mmol/L比(8.5±1.6)mmo]/L],其中空腹、午餐后2h和晚餐后2h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P=0.00);调整组停用二甲双胍前后5个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9±1.2)mmol./L比(8.1±1.8)mmol/L,(8.0±2.2)mmol/L比(8.5±2.4)mmo]/L,(9.2±2.9)mmol/L比(10.3±1.9)mmoL/L,(9.4±2.1)mmol/L比(9.1±2.4)mmol/L,(10.0±2.3)mmol/L比(9.3±2.2)mmol/L,均P〉0.05]。结论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可导致停药期间未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平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基于基因型检测的药学干预对住院患者应用华法林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并根据细胞色素P450(CYP)2C9*2、CYP2C9*3、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G-1639A基因型检测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患者(试验组)和2012年6至12月应用华法林但未进行基因型检测患者(对照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服用华法林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曾出现≥3.0者占比、华法林相关出血发生率、出院时INR和出院时华法林剂量,对试验组患者分析出院时华法林剂量与临床药师给予的华法林建议剂量的相关性,并分析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102例,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14-88岁,平均(63±16)岁。对照组140例,男性89例,女性51例,年龄21-85岁,平均(64±13)岁。原发疾病包括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肾静脉血栓等。2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服用华法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6.7±8.4)d比(12.6±6.0)d,(13.2±8.2)d比(9.9±6.1)d,均P&lt;0.001]。2组中INR≥3.0者占比、华法林相关出血发生率、出院时I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携带CYP2C9*1/*3者(7例)出院时华法林剂量低于携带CYP2C9*1/*1者(95例)[(1.79±0.57)mg/d比(3.12±1.13)mg/d,P=0.003];携带VKORC1-1639 GG者(1例)和VKORC1-1639GA者(20例)出院时华法林剂量均高于携带VKORC1-1639AA者(81例)[6.00、(3.55±1.63)mg/d 比(2.87±0.92) mg/d,P=0.002]。试验组INR≥3.0者住院时间和服用华法林时间均多于INR&lt;3.0者[(24.7±10.9)d比(15.2±6.9)d,(21.8±10.9)d比(11.6±6.4)d,均P&lt;0.001],出院时华法林剂量低于INR&lt;3.0者[(2.50±1.02)mg/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电脉冲(EP)介导的治疗性双质粒HBV DNA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低(1mg)、中(2mg)、高(4mg)三个剂量组(n=10).于0、4、12、24周肌注联合EP导入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每个剂量组随机再分成两组(n=5),分别使用两种不同输出电压(36V和60V)导入DNA疫苗.观察受试者HBVDNA疫苗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物理学诊断指标(心电图、胸透、B超),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凝血酶原时间、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学检测指标[干扰素y(IFN-γ)、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HBV血清标记物(HBsAg、HBcAb、HBeAg、HBeAb、HBV DNA)及抗HBs等的变化.结果 所有志愿者接受疫苗后,耐受性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个别受试者出现一过性体检指标升高或轻度异常,怀疑与用药有关,但均能自行缓解或恢复;抗HBs在大剂量36V组中有升高趋势,其中1例受试者给药后达17.22mU/ml.结论 EP介导的治疗性双质粒HBVDNA疫苗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中均显示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且在大剂量组中具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描述团队协作服务的药学实践模式,分析该实践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法:分别从服务对象、人员设置、硬件设施、服务流程和内容、结果等方面对团队协作服务中的药学实践进行描述,并查阅文献,与国内外药师参与门诊的业务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已为近2000例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实现收取药学服务费用。结论:团队协作服务是药师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对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具体情况,在如下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①门诊首次应用吸入剂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协助患者开展症状自评;②院内哮喘及COPD患者的教育管理;③对正在使用且既往用过吸入剂的患者进行吸入剂使用再培训,评估效果。结果:已初步获得临床认可,完成患者教育和吸入剂指导共计900余例,提高了患者吸入剂的使用技巧和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药师参与的哮喘及COPD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工作模式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对哮喘和COPD患者诊治过程的全程干预,作为全程化临床药学服务的新模式,为进一步建立慢病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国产红霉素肠溶胶囊与进口红霉素肠溶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500 mg)国产和进口红霉素肠溶胶囊两种制剂,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 1、2、2.5、3、3.5、4、4.5、5、6、8、10 h采集血样。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红霉素的浓度,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次口服国产及进口红霉素肠溶胶囊的cmax分别为(2.14±0.75)和(2.11±0.77)mg/L;tmax分别为(3.10±0.58)和(3.30±0.64)h;AUC0~~10h分别为(6.63±2.08)和(6.64±2.18)mg·h/L;AUC0~∞分别为(7.38±2.34)和(7.46±2.41)mg·h/L;国产红霉素肠溶胶囊与进口品相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9± 19.47)%;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对国产和进口红霉素肠溶胶囊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两制剂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红霉素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