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袁基科  朱洋波  沈磊  李山峰  韩永生 《西部医学》2022,34(11):1655-1659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行择期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DAPT,n=37)和对照组(普通DAPT,n=35),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胸痛症状、围手术期出血率、心脏不良事件、冠脉TIMI血流分级、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的无胸痛患者比率(94.6%)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观察组的出血率(5.4%)与对照组(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比率(108%)显著低于对照组(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释放前观察组获得血流TIMI3级人数占比(78.4%)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释放后观察组获得血流TIMI3级人数占比(97.3%)与对照组(7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在各罪犯血管分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PCI后在LAD组、LCX组中观察组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RCA组中两组LVE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罗非班不增加出血风险,联合DAPT能够恢复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改善心功能,应用于择期PCI的AMI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3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访1月后临床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及黑便/大便潜血等)改善情况,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在31例患者中,25例腹痛患者缓解18例(77.4%),17例恶心、呕吐患者缓解11例(80.6%),16例纳差患者改善9例(56.25%),13例黑便/大便隐血患者转阴8例(62.3%),其中2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进展期胃癌,可以短期内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53.
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峰  山峰 《山东医药》2007,47(28):118-119
乌司他丁(UTI)是在人尿液中发现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现就该药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4.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俊峰  山峰  刘淑红 《山东医药》2009,49(17):58-59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乌司他丁对此类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18例,对照组18例为健康体检者。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CAM-1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但乌司他丁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行胃镜检查患者的报告,将内镜下RE阳性2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分级,选择同期行内镜检查的非RE慢性胃炎2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2组Hp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Hp感染率为28.7%(82/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4%(121/250)(χ2=21.01,P=0.00).研究组中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均以轻度食管炎多见,而且其Hp感染率32.0%要高于重度食管炎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P<0.05).结论 Hp在食管炎的发病过程中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不同,并非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6.
2002年1月-2008年4月,我们对行诊断及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72例的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患者山某,男,64岁,干部。 4年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查空腹血糖11.3mmol/L,尿糖(++++),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58.
①目的观察在传统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同时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疗效。②方法2002-2004年23例SAP病人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行CBP,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滤器为AN69膜,面积0.9m^2,均以前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流速为2500~4000mL/h,血液体积流量130~180mL/min,所有病人均72h连续血滤。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监测CBP前后病人症状体征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行动脉血气分析和APACHEⅡ评分,测血中内毒素水平。③结果CBP治疗后病人发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t=3.27,P〈0.01);血清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淀粉酶(AMS)、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降低(TB、AST、AMS:t=2.33~2.67,P〈0.05;BUN、Scr:t=3.48、3.57,P〈0.01);酸中毒、低氧血症纠正(HCO^-3:t=-2.65,P〈0.05;PaO2:t=-5.47,P〈0.01)。CBP治疗4h后,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24h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的水平。23例病人中17例痊愈出院,存活率为73.9%。④结论在传统方法治疗SAP的同时行CBP,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手术组患者给予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无生化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SA、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血清PSA、VEGF水平均低于手术组,CD3+、CD4+水平和CD4+/CD8+均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食管、十二指肠恶性狭窄及瘘应用自膨式覆膜支架治疗的价值,探讨支架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方法 87例上消化道狭窄或梗阻患者中,50例食管恶性狭窄,23例贲门-胃吻合口狭窄,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3例食管瘘,6例食管吻合口瘘,共置入国产带膜网状支架95枚.结果 内支架置入全部一次成功,除1例患者术中急性出血外,余病例无即刻并发症,术后患者狭窄解除,饮食得到恢复,瘘道封闭,远期疗效与疾病性质和相关治疗情况有关.结论 自膨式覆膜支架治疗食管、十二指肠恶性狭窄及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加放疗和(或)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