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当我被诊断为晚期子宫内膜癌后,还一直被家人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医生交给我一张B超检查单让我去检查时,看到单子上的名字和诊断,我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 我没想到自己以为是普通的妇科疾病却变成了中晚期的癌症.我沉默了,深吸一口气后,我安慰自己说:不会有事的.虽然自己给自己打气,但是,心里却还是忐忑不安. 然而,一向"有泪不轻弹"的老公却偷偷地流泪了.我察觉了他的细微变化,笑着说:"如果我死了,你就找个好女人,但是,我有个要求,你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 老公一把捂住了我的嘴."恶狠狠"地说:"你真是没心肝,我都快急死了,你还有心情说风凉话,难道你不懂我的心吗?"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没想到老公原来是那么在乎我的.我暗暗对自己说:不管怎样,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1995年2月15日,春节前夕,我住进了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在病房中,我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满脸愁容的病人.我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受他们感染,于是,我每天都是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黏膜补片治疗口腔黏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黏膜缺损的病例共32例,缺损部位为舌、口底及腭部,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黏膜补片修复,用反包扎法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所有病例均完全成活。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口腔黏膜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兔肾血管内皮细胞(renal vascular endothelia cells,RVECs)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直接共培养是否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探索二者共培养的合适比例。方法抽取兔骨髓,离心法获取RMSCs,经条件培养基获得OB并鉴定;取兔双肾行三步梯度筛网法获得RVECs并鉴定。二种细胞按OB与RⅥ1Cs3:1、2:1及1:1比例直接共培养及各自单独培养,倒置显微镜及Masson染色观察生长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观察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结果共培养细胞增殖快于单一细胞,OB与RVECs2:1比例培养优于3:1和1:1,增殖最快。从OB的ALP染色阳性率看,和RVECs共培养的OB染色阳性率比单纯OB高,OB与RVECs2:1比例培养的阳性率最高,表明RVECs能显著增强OB的ALP活性。结论RVECs和RMSCs诱导的OB体外直接共培养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促进OB的增殖分化,促进其ALP的分泌,提高OB的成骨能力。二者按OB与RVECs2:1混合培养是较佳比例。  相似文献   
34.
张小东  尹航  张宁  张勇  杨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36-1538
目的 观察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患者的远期排尿功能和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接受Studer回肠膀胱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6~44个月的随访,评估其术后6、12、24、36个月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和尿失禁的变化情况,统计在此阶段内与手术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 功能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剩余尿量有所增加(36 ml vs 80 ml,P<0.01).主要并发症有肾积水、肾萎缩、尿路感染和持续、间断性血尿.结论 Studer回肠膀胱术是安全的,远期亦能够很好的保持回肠膀胱的排尿功能.手术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将会使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应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及特拉唑嗪分组治疗ⅢB型CPPS,探讨其可能发生机制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两杯法及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NIH—CPSI评分筛选ⅢB型CPPS患者87例,并随机分为特拉唑嗪治疗组27例,塞来昔布治疗组29例及两者联合用药组31例,分别连续药物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CPSI评分,并对正常对照组及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COX-2表达水平测定及应用ELISA方法进行PGE2浓度测定。结果 (1)治疗前各治疗组COX-2表达及PGE2浓度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尤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各治疗组COX-2表达及PGE2浓度测定结果比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CPSI评分各治疗组治疗后每个变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COX-2和PGE2的表达水平与CPPS的发生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特异性COX-2抑制剂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均可降低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表达,治疗上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6.
王连生  尹航等 《江苏医药》2000,26(4):292-293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再狭窄 (RS)发生机制和防治手段的探讨 ,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全世界对RS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新近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初步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就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血管内放射防治PTCA术后RS的机制PTCA术后RS形成的生物机制目前大多认为是血管对创伤性治疗的一种同伤口愈合过程相同的病理反应 ,主要包括 :内膜增生、血管重构 (remodel ing)和基质生成。内…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随访102例支架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ACE基因型分布不同分为II组39(例),ID例(44例),D组(19例);并D采用PCR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的多态性。结果:ACEI/D各基因型支架术前病变血管长度、参考血管直径等方面无差异;术前、术后即刻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也无差异,而术后6个月随访时靶血管管径晚期丧失参数,ACEI/D各基因型则存在显著性差异(t=3.83,P<0.05)。进一步的Posthoctests分析表明,II组术后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晚期丧失及净获得参数犤1.54±0.98),(1.45±0.96),(1.25±0.91)mm犦与DD组犤(0.90±0.87),(2.13±0.81),(0.54±0.91)mm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ID与DD组间及II与D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和ACEDD基因型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0.018);其中ACEDD增加再狭窄的危险OR值为2.095(95%CI∶1.135~3.867)。结论:ACEDD基因型可能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将可注射纳米骨材料与共培养的兔肾血管内皮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复合,并构建可注射细胞型纳米组织工程骨,观察它们体外培养的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11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取16周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1.5 kg左右.②实验方法:麻醉后抽取兔骨髓,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0.15牛血清的RPMI1640液中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7 d后可见细胞变为多边形,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表现成骨细胞分化特点.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获得肾血管球,5 g/L胶原酶Ⅳ37℃消化15~20 min,离心沉淀获取血管内皮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0.15小牛血清的M199中培养.③实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浆Weibel-Palade小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及CD44的表达.将共培养的兔肾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与可注射纳米骨材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测定. 结果: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成功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②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浆中的Weibel-Palade小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CD34表达阳性,CD44阴性.③共培养的兔肾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在可注射纳米骨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细胞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影响. 结论:可注射纳米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可注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39.
目的:目前,国内外均开展了婴儿期腭裂修复术,但受技术条件、手术经验、对早期手术的意义认识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本文探讨婴儿腭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和修复效果,以促进婴儿期腭裂修复手术的普遍开展。方法:36例婴儿患者,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1岁。其中完全性腭裂19例,不完全性腭裂10例,软腭裂7例。手术采用两瓣法,术中应用高频电刀止血。结果:本组36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量最少为10ml,最多为45ml。术后进食情况良好,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随访2~5年,发音良好。结论:掌握好适应症和电外科技术,耍儿期腭裂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鉴定骺板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5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选用3只生后14~28d的新西兰幼兔,空气栓塞处死,暴露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分别取2处的骺板组织,将其剪切成1~3mm3的小块,经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150g/L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饱和湿度培养,传代。①细胞接种后3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见细胞贴壁后每天观察2次。②第2代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爬片情况。③第3代细胞爬片至细胞达到80~90%左右汇合时,采用苏木素染色3min,3%亮绿染色5min,蕃红花“O”染色5min,光镜观察细胞产生蛋白聚糖情况。④采用PCR检测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⑤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①骺软骨细胞刚接种后呈大小不等之圆形悬浮于培养液中,3h后见大部分细胞贴壁,24h后贴壁细胞呈短梭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见细胞分裂相。48h后见细胞伸展明显,细胞分裂相每高倍镜视野可见多个。经隔日换液细胞生长至第5天,细胞呈聚集生长,达到汇合状态,将细胞传代。接种后第1代细胞2d后呈梭形,培养4d传至第2代,第2代细胞长满瓶底后,90%呈胞膜较厚的圆形,10%为梭形,第3代、第4代亦如此。传至第5代见肥大细胞增多,细胞松散,折光性减弱,呈凋亡状态。②细胞爬片后观察骺软骨细胞形态以梭形居多,同时也有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可见细胞分裂及细胞中的分泌小泡。③见细胞呈红色,无绿色,证明蕃红花“O”-亮绿染色阳性,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泌蛋白聚糖。④PCR检测术所养细胞含有Ⅱ型胶原,电泳带在440bp上。⑤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显示,第3代骺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近似倒“S”形,在第4,5,6天细胞呈对数生长,约在7,8,9,10d达平台期,至第12天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建立了骺板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证实所培养出的细胞分泌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具有软骨细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