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吸毒人群高危行为与相关血源病原感染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42.
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3年随访的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死亡率及死因情况。方法于2002年11月招募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376人,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计算静脉吸毒人群3年随访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队列3年随访中,死亡44人,死亡率为42.60/1000人年(95%CI:30.02~55.19),标准化死亡比为27.35(95%CI:15.66~46.24)。吸毒过量占全部死因的68.2%(30/44)。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未见与全死因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但见吸毒年限≥10年(RR值,3.04;95%CI:1.42~6.50;P=0.0041)和近3个月静脉注射频率≥7次/周(RR值,2.70;95%CI:1.24~5.89;P=0.0127)与吸毒过量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毒过量是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的主要死因,需进一步探讨吸毒过量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43.
前瞻性队列研究吸毒人群HIV预防随访意愿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继续参加HIV血清抗体阳转队列研究的意愿及影响其继续参加队列随访的原因.方法:2004年5-6月,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静脉吸毒人群队列研究第18个月随访期间,抽取不同时间阶段随访的48名参加者进行继续参加队列随访意愿的个人深入访谈.结果: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愿意继续参加队列随访,但认为影响其回门诊点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在回访途中被公安部门抓入强制戒毒所和外出打工;而极少数不愿意或不能确定是否继续参加队列随访的主要原因正在戒毒或几次HIV抗体检测阴性后认为不必再继续参加项目以及害怕来门诊途中遇到吸毒伙伴又复吸.大多数愿意继续参加随访的研究对象都希望在下一次随访日期前得到通知,且认为比较合适的通知方式主要是同伴或朋友通知、工作人员直接给自己打电话和家人转告.结论: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大多数吸毒人员愿意参加艾滋病防治队列研究的随访,但需要在随访开始之前由同伴或朋友通知、工作人员电话通知或者家属转告自己随访时间.需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随访方法以提高留置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我国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按约定日期随访的方法。方法  2 0 0 2 - 11在四川省凉山州社区中招募了HIV抗体阴性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 333人 ,于第 12个月随访期间 ,分阶段抽取 133名随访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分析与研究对象按约定日期随访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和队列保持方法等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 133名研究对象按约定日期随访率为 6 0 2 % (80 / 133) ,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的变量是住处距门诊点距离、种子通知、 6个月回访和愿意继续参加项目。结论 通过种子帮助外勤组联系参加者是吸毒人群研究队列重要的随访方法之一 ,同时随访过程中应尽力寻找住处距离门诊点较远或曾有失访史的参加者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队列保持人群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以及HIV血清阳转率。方法 于 2 0 0 2 - 11,在四川省凉山地区从社区招募了HIV抗体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 333人。分析队列本底的静脉吸毒人群社会人口学和HIV高危行为特征与队列保持率的关系 ,以及在队列第 1次 6个月随访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来估算HIV血清阳转率。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队列半年的HIV血清阳转率为 4 0 4× 10 - 2 /人年 (95 %CI:0 5 0~ 7 5 9)和保持率为 74 8% (2 4 9/333)。在单因素χ2 分析中 ,民族和文化程度分别与队列保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民族与队列保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OR值为 0 4 8(95 %CI:0 2 9~ 0 80 )。结论 本研究队列静脉吸毒人群HIV血清阳转率高 ;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队列保持率低。  相似文献   
46.
把调查表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库的整个过程是数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国外绝大多数科研项目均采用双盲录入,以确保电子数据库资料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虽然双盲录入数据的质量问题在以往的很多文献中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双盲录入已经被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是目前最可靠易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SARS恢复期病例的定义 连续48小时体温正常;咳嗽症状缓解;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总数)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肌酐磷酸酶恢复正常;肝功能试验恢复正常;胸部X线照片有所改善。出院后保健 确诊和疑似SARS病例: 恢复期病人对病毒潜在的继续清除能力目前尚在观察中。一种比较谨慎的措施是,选择一组条件  相似文献   
48.
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转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四川省某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抗体阳转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了解该人群HCV流行的态势.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在四川省西昌市招募HCV血清抗体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107人,每6个月随访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检测HCV血清抗体.结果 队列随访2年,静脉吸毒人群队列保持率为81.3%(87/107),HCV阳转率为38.45/100人年.在多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中,性别(RR,2.59;95%CI,1.18~5.65)、年龄(RR,0.52;95%CI,0.28~0.96)、近3个月静脉注射频率≥7次/周(RR,2.68;95% CI,1.33~5.42)和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RR,2.22;95%CI,1.11~4.45)是HCV血清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结论 静脉吸毒人群HCV新发感染率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吸毒人群的共用注射器行为和高危性行为.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死亡率及死因。方法:于2002年11月招募静脉吸毒人群前瞻性研究队列376人,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计算静脉吸毒人群随访2年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对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队列2年随访中,死亡39人,死亡率为55.30/1000人年(95%CI:37.95-72.66),标准化死亡比为34.53(95%CI:21.60-54.54)。吸毒过量占全部死因的66.7%(26/39)。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未见与全因死亡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但见吸毒年限(≥9年)与吸毒过量死亡有统计学关联(P=0.0347),其危险比是2.31(95%CI:1.06-5.04)。结论:吸毒过量是西昌市静脉吸毒者的主要死因,需进一步探讨吸毒过量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我国成人户外体力活动与PM_(2.5)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中国队列(PURE-China)的基线调查,使用结构化标准问卷采集户外体力活动信息,结合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资料基于社区经纬度所模拟得到的PM_(2.5)及二氧化氮数据,共纳入研究对象34 064名。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户外体力活动则选取其中涉及户外活动的变量,并将其转化成每周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task, METs-min/周)进行分析研究,将户外体力活动以每周代谢当量中位数(1 386 METsmin/周)为分组界值,将受试者分为低体力活动组(1 386 METs-min/周,n=16 369)和高体力活动组(≥1 386 METsmin/周,n=17 695)。采用线性相关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户外体力活动与PM_(2.5)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纳入分析的34 064人中,男、女性分别占43.6%、56.4%,PM_(2.5)年平均浓度为67.8μg/m~3。PM_(2.5)与高成人户外体力活动存在关联(OR1),且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户外体力活动与PM_(2.5)存在负相关(趋势性检验P0.05)。在不同年龄组间及性别组间,PM_(2.5)与高户外体力活动的关联存在一定差别。结论:PM_(2.5)与户外体力活动存在负相关,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进行高户外体力活动的可能性降低。提示人群在空气污染状况下改变了体力活动方式,以避免空气污染对体力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