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与癫痫发作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众所周知的,而系统研究却很少,其对心脏的影响常常导致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因此,应该进行ECG和EEG同时描记。作者报告一例癫痫发作时心率减慢的病例。 患者,36岁,右利手,无业,因无记忆的夜游查因入院。在出生后14个月时,已被诊断为癫痫并进行治疗,发作表现为右上肢疼痛9分钟后右侧半身抽搐,意识障碍,抽搐后右侧轻瘫,经用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联合治疗缓解。年轻时即出现逐渐加重的行为障碍导致多次犯罪。15到35岁没有进行任何正规的连续治疗。入院后全身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二者的血药浓度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神经心理检查发现额叶功能障碍。脑部MRI检查显示,双侧皮质信号异常,以左侧额叶为明显,伴局灶性皮质萎缩。电视脑电图和心电监测记录到病人慢波睡眠时的运动性复杂部分发作,发作以头部向左转开始,接着头向右  相似文献   
72.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中后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由专人(同一人)负责对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第1及第7天动态血压的监测,同时评定第1、第7天及第30天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在7天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无论是随测血压,还是动态血压均自发下降,生活基本自理组(0-Ⅲ)和生活依赖组(Ⅳ-Ⅶ)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治疗需采取慎重,合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6月内病变性质对失语恢复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平均10.5天、1月、2月,4月、6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对30名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所有患者的语言能力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恢复在1~2个月内最明显。脑出血恢复较脑梗塞好。  相似文献   
74.
综述近年来有关高血压与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记忆、情感障碍的心理评估、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流量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脑血管、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会引起高级神经功能活动的障碍,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5.
高血压患者记忆、认知及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勇  朱榆红  王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43-1743
综述近年来有关高血压与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记忆、情感障碍的心理评估、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无脑血管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脑血流量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脑血管、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会引起高级神经功能活动的障碍,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6.
目的位于大脑运动区的胶质瘤可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在施行运动区病灶切除手术时会严重破坏皮层功能,以致发生显著致残性的临床症状,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方式,避免医源性损伤,近年来更加强调对病灶手术的精确定位和微创技术,避免损伤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减少手术并发症。本研究探讨运动区脑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21例运动区脑胶质瘤患者行CT体表定位下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星形细胞瘤(WHOⅠ级)3例,少支胶质瘤(WHOⅠ级)2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7例,星形细胞瘤(WHOⅢ-Ⅳ级)9例。术中全切15例,占71.0%;大部分切除6例,占29.0%,无1例患者手术死亡。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7例,不变6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活动有所恢复的有4例,加重4例。结论运动区脑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必须将切除肿瘤与保护脑功能相结合,脑运动区病灶的成功切除有赖于周密的术前精确定位以及术中微创的手术理念和显微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7.
<正>血小板对聚集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反应较差是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较显著的现象[1]。特征性的表现为:即使规范地服用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仍然反复发生急性脑梗死。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没有充分发挥抑制血小板集聚的药效与再发脑梗死相关[24]。但是,即便意识到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性,也对它认知甚少。从靶向P2Y12受体的药理作用,或从反复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79.
脑缺血诱导的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主要包括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和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这些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关键性  相似文献   
80.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变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能否在卒中后进行早期预测,并筛选出伴有PSD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是研究的一个侧重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已被证实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基于相关研究[2],代谢综合征可能与PS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试图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