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我国台湾省报道第一例以来,该病的报道已逐渐增多,国内大陆如温州等地曾有流行。本病报告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香港及台湾等沿海地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25例,短期内在昆明地区爆发性流行还是首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克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SD大鼠,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大鼠海马总RNA为模板,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的全长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AN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对重组质粒载体pcDNA3-神经营养因子4进行鉴定。 结果:提取的总RNA电泳出现18S和28S两个条带,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为720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为720bp。重组质粒的测序结果经比对与GeneBank上报道的序列一致(M86742),说明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已成功克隆至pcDNA3载体中。 结论:正确的克隆了大鼠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全序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所有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性别分开,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外及前、后循环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1)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居多(χ~2值分别为61.938、13.349、55.940,均P0.01);中青年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居多(χ~2值分别为131.505、7.298、100.911,均P0.01)。(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颅外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病变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χ~2值分别为54.799、161.370,均P0.01);女性患者颅内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5.328,P=0.021),而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狭窄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89,P=0.591)。(3)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减少(χ~2=20.090;χ~2=42.351,均P0.0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χ~2=40.311;χ~2=90.698,均P0.01),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077,P=0.001;χ~2=45.887,P0.01);女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6.434,P0.01),男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无变化趋势(χ~2=1.701,P=0.192),女性、男性前后循环动脉均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4.587,P=0.032;χ~2=35.156,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存在差异,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中青年患者主要为颅内动脉病变,老年患者主要为颅外动脉病变,女性老年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病变较多。认识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特征,将有助于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个体化的卒中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听神经瘤患者做BAEP检查。结果 33例听神经瘤肿瘤例BAEP异常率100%,最常见为Ⅰ波缺如或异常,以及Ⅰ波甚至Ⅱ波以后所有成分缺如或异常,其次为Ⅲ波选择性缺如或Ⅰ-Ⅲ峰间潜伏期延长。非肿瘤例BAEP异常率88%,为Ⅲ-Ⅴ峰间期延长,Ⅲ-Ⅴ/Ⅰ-Ⅲ比值异常,或V波缺如。结论 BAEP测试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线粒体脑病中颅内中央灰质核团钙化并不罕见,但以往的资料中对钙化体积大小的报道不详细。作者报道了一例丘脑核广泛而对称的钙化,高促性腺素低性腺素血症,副甲状腺机能异常而又以肌肉症状为首要症状的Fahr病。 患者男性,40岁,因进行性耳聋,双颞部逐渐加重性头痛及无痛性肌痉挛用力后易疲劳一年入院。同时还伴阳萎及易激惹和攻击性的行为异常。检查,身材矮小(1.55米),色素性视网膜炎,双侧感音性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方法 对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并记录其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的数值。结果 110例患者中,86例正常,VBI患者BAEP异常率高达78%,且以IPL异常率最高,其中又以Ⅲ-Ⅴ IPL延长为著。结论 与临床相结合,有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调查38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梗死面积、尿蛋白以及发病前后抗栓药物应用史、出血部位等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高血糖、心房纤颤、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的出现都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而尿蛋白的出现可以作为出血性转换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8.
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主要载脂蛋白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与血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目前发现,载脂蛋白E的e4等位基因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不肯定。近年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尚无定论,有些研究结论甚至是相反的,故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载脂蛋白E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目标进行神经病学实习教学设计和考核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级本科神经内科实习生108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结合OSCE目标进行神经病学实习教学设计和考核,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结果 OSCE结果显示,试验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例分析和治疗选择站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培育正确的职业观与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试验组对实习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OSCE目标进行神经病学实习教学设计和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0.
缪薇  朱榆红 《求医问药》2014,(16):165-166
近年来,缺血后适应作为内源性的脑保护机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I-post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血本身及I/R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改善脑部缺血的状况,明显缩小脑梗死的体积,其脑保护的作用较强。对缺血后适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主要对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后适应发挥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