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女,26岁,住院号111475。1985年8月12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套石术。C臂x光机监护,见结石套于篮内,拉至输尿管开口部受阻,持续牵引后才将结石拉入膀胱腔内,结石0.6×1.0cm。术后次日觉下腹部疼痛,呕吐数次,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给予对症处理、抗炎治疗,症状无缓解。5天后B超检查: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外下方见不整形条索状内径3cm低回声区。1周后右下腹可扪及包块。术后3  相似文献   
42.
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冷冻精液对24名妇女进行人工授精,15例妊娠,其中4例已分娩。其余9例均因妇科原因未获成功。本组精子复苏率在55~80%;周期成功率为18%。本文对精液的冷冻与保存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3.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4例在排尿时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膀胱镜检查见黏膜下肿瘤;2例尿VMA升高。术前确诊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2周。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手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血压波动2例。结果 6例经术后常规病理、1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10年,1例术后2年转移,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他6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 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4.
后尿道瘢痕狭窄或闭锁的治疗(附178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近11年来分别采用开放性和闭合性手术方式治疗后尿道瘢痕狭窄或闭锁178例。除2例8岁儿童和2例成人外,174例恢复尿道连续性,排尿情况满意。就手术方式的选用和主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本文报告应用膀胱部分横断术治疗逼尿肌不稳定性尿频、尿急和无抑制神经病源性膀胱各1例。该手术是一种选择性逼尿肌去神经术。较膀胱横断术更符合解剖生理要求,手术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道10例肾上腺动脉造影,并与CT及B超检查对比,发现前者诊断正确率远比后者为高,而且能显示血管解剖细节。文中还介绍造影的几种方法,讨论了适应症与造影价值及并发症。作者认为虽然这一技术有一定难度,但它对诊断,定位及栓塞均有相当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7.
我院自1975年8月起,迄今40例共400人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23例;药物中毒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3例(参见表1)。根据病情需要各例透析次数:在急性肾衰病例中,挤压伤、感染性流产平均3次,最多27次。中毒、严重脱水一般2次。对慢性肾炎所致的慢性肾衰进行血透,除肾移植术前准备外,大多作为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48.
下段尿路由于解剖位置深,且有耻骨阻挡,手术时暴露不易。本文介绍一种耻骨切除的方法,作者在16个病例中经实践改进,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有一定优点,认为位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
膀胱癌谷胱甘肽转移酶π的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膀胱癌的耐药机制,应用抗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抗体和免疫胶体金方法对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3例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膀胱粘膜细胞内进行GSTπ的定位。结果显示:TCC中GSTπ胶体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癌细胞的线粒体、溶酶体、粗面内质网、核内(常染色体内分布为主)及核膜上,3例正常膀胱粘膜中1例在胞浆中有少量的GSTπ胶体金颗粒分布,其余2例及3例癌旁组织则均未见胶体金颗粒。结果表明:GSTπ在膀胱癌耐药中可能起重要作用,GSTπ在膀胱癌细胞超微结构中异常表达反映出GSTπ在这些癌细胞内处于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50.
报告我科1983—1987年对49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环磷酰胺、卡介苗化学免疫治疗的观察结果,平均随访31.45个月(11~55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为4.1%。治疗期间免疫指标测定,显示治疗后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