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3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72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96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318篇
综合类   1050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470篇
  6篇
中国医学   368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远处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532例头颈部原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级、N分级、原发癌部位、原发癌浸润深度、原发癌病理分级、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颈阳性淋巴结数目、颈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颈阳性淋巴结破膜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对发生远隔部位转移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在532例头颈部原发鳞状细胞癌患者中,60例(11.3%)发生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126)、T分级(P=0.0082)、原发癌部位(P=0.0011)、原发癌浸润深度(P=0,0005)、有无颈淋巴结转移(P=0.0057)、颈阳性淋巴结数目(P=0.0149)、颈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P=0.0034)、颈阳性淋巴结破膜情况(P=0.0118)与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仅原发癌部位、原发癌浸润深度与发生远处转移明显相关。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60例发生远隔部位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3.3%、6.5%。结论原发肿瘤部位和浸润深度是发生远处转移的共同决定性因素。而原发癌临床分期、T分级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鳞癌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导致远处转移的初始和根本因素。喉癌、下咽癌以及原发癌侵犯肌肉、骨或软骨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Wegener肉芽肿在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的表现。方法 :对 6例Wegener肉芽肿患者采用环磷酰胺、泼尼松及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 ,并联合雷公 82糖浆等辅助治疗。 结果 :5例症状缓解 ,1例死亡。结论 :Wegener肉芽肿在耳鼻咽喉表现各异 ,临床症状复杂 ,确诊后给予环磷酰胺、泼尼松及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不同抗生素对慢性非淋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 6 2例慢性非淋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口服米诺环素 (A组 ) ,阿奇霉素 (B组 )治疗 ,疗程 14天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种方案总成本依次为 5 4 6 1元、877 9元 ,总有效率 71 9%、6 6 7%。A、B两方案均具有较好疗效。结论 A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是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对其进行探讨。方法 :75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地塞米松组 (治疗组 )和生理盐水组 (对照组 )。治疗组 39例 ,在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 10mg静脉注射。对照组 36例 ,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 2mL静脉注射 ,于术后 2 4h内观察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情况 ,并分为无恶心呕吐组、轻度组、重度组 3个组别。结果 :两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 :治疗组 :无 2 9例 ,轻度 6例 ,重度 4例 ;对照组 :无 17例 ,轻度 11例 ,重度 8例。经 χ2 检验 ,P <0 .0 5 ,两组发生恶心呕吐相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在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 10mg静脉注射 ,可有效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且效果肯定、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菲律宾蛤仔饮食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菲律宾蛤仔饮食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在普通低脂饮食和高脂饮食基础上加用菲律宾蛤仔饮食 ,喂养动物 8周 ,观察菲律宾蛤仔饮食对于动物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比和主动脉根部内膜中膜厚度比值 (IMT)的影响。结果 8周末 ,与对照组相比 ,正常饲料中加入RP的动物组血脂浓度基本不变 ,未见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 ,高脂饲料添加RP组兔血清TC ,TG浓度及LDL C/HDL C比值均显著降低 ,HDL C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LDL C浓度轻度下降 (p >0 .0 5 )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IMT比值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结论菲律宾蛤仔饮食对正常饮食兔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无显著影响 ;对高脂饮食兔则能够调节血脂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9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肝脏肿瘤血管的生成被认为在易感个体发生HCC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HCC的生长与转移也需要持续刺激新的毛细血管的生长,以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目前关于HCC发生过程中微循环改变的机制有下面两种解释:一是认为HCC相关性毛细血管是肿瘤血管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新血管,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出现在HCC发生的早期。这同肿瘤血管生成理论相一致。而另一种假设认为HCC相关性毛细血管来源于肿瘤诱导的微环境紊乱所引起的正常肝窦的改变。这两种假设并不相互矛盾,它们相互结合可以解释血管分化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7.
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已占各种骨折的4%[1],且青壮年多发。因胫骨平台骨折复杂,手术及固定方法趋于多样化。手术相关设备及器械的更新及应用,使微创术式及间接复位技术得以应用。自2002年2月~2005年4月,我们采用电透下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固定,选择性治疗16例17例次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Ⅰ、Ⅳ、Ⅴ型)[2],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17例次,其中男11例,女5例6例次,年龄17~65岁,中位年龄36.5岁,其中右侧9例,左侧8例次,车祸及坠落伤15例次,其他2例。按照Schatzker分类Ⅰ型6例,Ⅳ型8例次,Ⅴ型3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均…  相似文献   
98.
HPLC法不同色谱柱测定苦参碱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瑞  尚博扬  狄天云  侯延辉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7):518-519,F000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用C18键合硅胶柱和氨基键合硅胶柱对苦参碱原料药的含量测定进行比较。方法(1)用C18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以0.05molL磷酸二氢钠(含磷酸2mlL)-甲醇-高氯酸(850ml∶150ml∶20g)为流动相[1];(2)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无水乙醇-1%磷酸水溶液(80∶8∶12)为流动相[2],于220nm波长处检测。结果方法1的线性范围为49.82-270.08mgL(r=0.9999),检测限为10ng,方法2的线性范围为44.64-223.2mgL(r=0.9998),检测限为10ng。结论C18键合硅胶柱和氨基键合硅胶柱均可对苦参碱原料药的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清肠愈溃膏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抗损伤治疗作用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清肠愈溃膏组、SASP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动物分别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用药2周后取结肠组织,镜下观察其结肠粘膜损伤及溃疡形成情况,并分别测定其SOD和MDA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糜烂、溃疡、腺体破坏、炎细胞浸润,炎症评分与溃疡形成情况严重,SOD活力较空白组明显降低,MDA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高;其它各组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修复、溃疡愈合及SOD活性增高与MDA含量降低,其中尤其以清肠愈溃膏组最为明显。[结论]TNBS急性损伤使大鼠结肠粘膜组织呈现炎症改变与溃疡形成,结肠组织SOD活性降低与MDA含量增高,其病理改变及氧化损伤情况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变化;中药清肠愈溃膏能有效改善炎症病理及愈合溃疡,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实验性大鼠UC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单、复凝聚法制备酮康唑微囊的性状和包封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外观性状和包封率,为进一步研究微囊的制备工艺打下基础。方法:以酮康唑作为囊芯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囊材,采用常规的单、复凝聚法分别制备酮康唑微囊,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其外观性状;采用单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微囊中酮康唑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其药物包封率。结果:2种方法所得的微囊均为白色粉末,采用单凝聚法得到的微囊平均粒径为32.20μm, 相对包封率为56.11%;复凝聚法制备的微囊则分别为7.99μm和83.42%。结论:采用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复凝聚法所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