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骨病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8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38岁(21-54岁)。所有患者均有骨痛和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6例(75%),纤维囊性骨炎7例(87.5%),大部分患者多骨受累。实验室检查显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1例患者接受左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肿瘤切除+人工肩关节置换之后接受甲状旁腺瘤切除术,其余患者均转入外科接受甲状旁腺腺瘤摘除术。结果术后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余患者骨痛症状完全缓解,术后血钙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病理回报均为甲状旁腺瘤。随访6-30个月,平均15.8个月,6例骨科病损大部分好转。结论PHPT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是血钙常规筛查,对于高血钙者进一步检测PTH并结合骨关节x线特征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2.
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 ,癫痫病史、抗癫痫药物水平降低、低龄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热、肺水肿、心律失常是其急性并发症 ;国外推荐劳拉西泮作为首选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实验性癫痫鼠脑组织环核苷酸及ATP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文献报道环核苷酸包括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及ATP酶对电解质离子均有调整作用[1],推测它们在癫痫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作用,并已表明Na K ATP酶活力下降具有肯定的致痫作用[2],但对环核苷酸及其它离子ATP酶在癫痫中的作用及它们在癫痫中的相关性少有研究,本文利用癫痫动物模型检测cAMP、cGMP及3种ATP酶的变化来进一步探讨。1 资料11 实验方法:选择200~250g雄性Wistar大白鼠39只,其中12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戊四氮50mg/kg体重诱发癫痫后30分钟处死,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中老年妇女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DXA)测量重复性的影响。方法用数字法随机选取90例中老年女性受检者,按年龄分为3组:45~55岁、56~65岁、66~75岁组,每组30例。每例受检者均在同一天内完成2次腰椎DXA测量,DXA机型为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骨密度仪。根据公式计算每例个体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每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标准差,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用标准差代表精确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55岁、56~65岁、66~75岁各组的平均骨密度分别为(1.089±0.014)g/cm2、(0.992±0.010)g/cm2、(0.910±0.010)g/cm2,随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的平均骨密度下降,56~65岁和66~75岁年龄组的标准差相同,但2年龄组的标准差低于45~55岁组的标准差。三组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13,P<0.05)。45~55岁与56~65岁组、45~55岁与66~75岁组、56~65岁与66~75岁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035、0.035、0.500,P值均<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中老年女性腰椎DXA测量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免疫机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癫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测定上清液中TNFα、IFNr和IL-6。结果发现癫痫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受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及药物的影响;但TNFα与病程有关。结论癫痫患者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失衡,并且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癫痫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6.
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以根治病因,解除胆道梗阻。但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确诊时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浸润及扩散,手术的成功率不高,往往只能做胆囊、胆管或肝内胆管肠道吻合术,引流胆汁,减轻黄疸和暂时缓解症状。但对于一部分高龄、体弱以及淋巴结广泛转移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几年我科接受了几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而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完整的仅3例,通过根治性放疗,缓解了梗阻性黄疸,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儿童交替性偏瘫六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AH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出生后18个月起内病,频繁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短暂的眼球震颤,肌张力异常,舞蹈徐动样动作,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和认知机能减退;睡眠可缓解无力及锥体外系症状。应用氟桂嗪治疗后,1例患儿发作完全停止,其余5例患儿均显示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结论本病的主要特征为18个月内起病的发作性交替性偏瘫,伴锥体外系症状及智力障碍,氟桂嗪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58.
腭帆提肌及相关肌肉的尸体解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目的 观察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LVP)、腭咽肌(palatopharyngeus,PP)及咽上缩肌(supe-rior constrictor,SC)的解剖结构和组成,及其与腭裂修复术式的关系和意义。(2)方法 选择10例健康成人、4例健康新生儿、4例左侧完全性唇腭裂及2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新生儿尸体的头颈标本,对LVP,PP及SC行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3)结果 LVP是软腭的主要功能肌肉,PP为一扁圆形的肌肉,呈扇形分布于腭帆中线,被LVP分为前后两束,包裹LVP,在腭中线与对侧肌束相连接,占据腭帆长度的1/2.SC为一薄弱的片状弯曲的阔肌,于咽侧壁与PP交叉,在咽后壁中线与对侧肌束汇合,两肌共同构成腭咽闭合环的侧、后壁,腭理解病人的LVP与腭咽肌在裂缘融合,附着点向硬腭裂缘和后缘延伸前移,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可见肌纤维退行性变,同时软腭长度缩短。(4)结论 发音或吞咽时LVP和PP使腭帆形成向上、向后的力,以上提、后退软腭完成腭咽闭合,腭裂病人LVP及PP肌纤维数量的明显减少及肌纤维退行性变,是造成术后发音时软腭后退、上提乏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涎腺多形性腺瘤2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改变及其发病与恶变的关系。②方法 对 2 6 0例经病理诊断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恶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WHO(1991)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法进行诊断分类 ,观察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恶变及复发情况。③结果  2 6 0例病人中发生于腮腺 177例 ,颌下腺 36例 ,舌下腺 1例 ,小涎腺 46例 ;2 6 0例中 38例发生恶变 ,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中恶变 2 5例 ,发生于小涎腺者中恶变 13例。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于大涎腺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8.15 ,P <0 .0 1)。 38例恶变者中包括腺癌 3例、腺样囊性癌 1例、鳞状细胞癌 1例及肌上皮癌 33例。④结论 涎腺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腮腺 ,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 ;多次复发可致恶变 ,首次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机械通气 > 48 h病人112例,其中经临床诊断为VAP 42例(VAP组),非VAP 70例(非VAP组)。比较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在气管切开、肠内营养、频繁吸痰、气压治疗、早期康复治疗、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气管切开、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和抗菌药物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VAP可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VAP危险因素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