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138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车前子写过儿时吃糖,别的什么糖不记得了,只记得“躺在热被窝里吃酥糖,三九天气,吃得床单上都是沙沙碎屑,很不舒服”。他还说.他的牙就是吃酥糖吃坏的。  相似文献   
52.
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平宣 《广西医学》2006,28(8):1173-1175
目的 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为金标准,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五项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的符合程度、灵敏度、特异性,了解TRFIA法测定HBV-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应用MEIA、TRFIA及ELISA三种方法,对210例随机血清样本进行HBVM五项指标测定。结果 以MEIA法为参考,TRFIA法检测HBVM结果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优于ELISA法。结论 与ELISA法比较,TRFIA法测定HBVM五项指标在临床检测中具有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性和总符合率较高的优势。TRFI—A作为定量的方法,可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平宣 《广西医学》2006,28(11):1755-1757
1965年Blumberg等在研究输血时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即Dane's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 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免疫荧光技术、微粒子酶免法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相似文献   
54.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是儿童期的危重症之一, 以弛张热、反复皮疹、关节炎等为特征。sJIA合并肺部病变(sJIA-LD)的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其发生机制与年龄、病情活动、抗风湿病药物治疗、生物制剂应用、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值得探讨。现就sJIA-LD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提高sJIA的诊疗水平, 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代谢、治疗窗狭窄 等特点。临床上,华法林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随着中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丹参 与华法林合用增多,且丹参对华法林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丹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丹参中的多种组分(尤其是脂溶性的醌类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而干预华法林代谢。同时,已有的临床证据认为,对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和华法林 可提高冠心病和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个体化用药及血脂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4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72例、脑梗死69例)及7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同时检测他汀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ABCB1(2677GT)、ABCB1(3435CT)和SLCO1B1*5(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72例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1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血清TG、HDL-C、apo A、Lp(a)、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TG、HDL-C、LDL-C、apo A、Lp(a)、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TG、HDL-C、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脂项目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疾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组的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布一致,均为ABCB1(2677GT)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ABCB1(3435CT)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SLCO1B1*5(TC)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频率。4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基因型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同一疾病患者的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对指导他汀类药物临床降脂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病死率约25%左右[1]。而存活者预后并不差,大部分还可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因此,减少SAH病死率是治疗的关键。我院于1987年-2000年1月收治60例SAH,现就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与预后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观察芝麻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肾脏损伤的作用及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雄性SHR随机分成模型组、芝麻素低剂量(80 mg/kg)、高剂量(160 mg/kg)组及卡托普利(30 mg/kg)组。同时选取同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1次,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给药组给予CMC-Na溶解的上述剂量药物,给药前及给药后每隔2周测量1次血压。12周后,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含量;测定肾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p-AKT、p-mTOR、4EBP1、S6K1、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 芝麻素能降低SHR舒张压,明显改善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降低肾脏BUN、SCr、U-mAlb、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提高SOD活性,显著减少p-AKT、p-mTOR、4EBP1、S6K1和Bax的蛋白水平,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结论: 芝麻素减轻SHR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压、对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阻滞过度活化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0.
基因工程与组织工程联合应用在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为牙周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基因治疗是一种崭新而具有广阔前景的方法,与传统的细胞因子导入治疗相比,它可在一定时期内使局部保持一定的生长因子浓度,更有利于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联合运用在牙周治疗中有着强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