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输注整合有甲状旁腺素(PTH)基因的造血干细胞对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以pcDNA 3.1 PTH 为模板扩增出的PTH 基因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中,得到含PTH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转染PA317 包装细胞,以抗生素Geneticin筛选阳性克隆,获得重组有PTH基因的浓缩病毒悬液,以其感染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然后注入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模型小鼠血中,术后观察小鼠症状的改善情况、血PTH及血钙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获得的重组有PTH基因的浓缩病毒悬液,其病毒滴度为2×107 CFU/ml,PTH的分泌量为15 ng/48 h(106个细胞),未检测到有野生型病毒存在。实验组小鼠接受转染有PTH基因的血干细胞后,症状改善,血PTH及血钙浓度逐渐上升,并维持于接近正常水平;仅接受重组有PTH基因的浓缩病毒悬液的小鼠,短期内血PTH及血钙浓度明显升高,以后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并逐渐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表现;只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小鼠术后20 d左右全部死亡。结论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小鼠接受整合有PTH基因的造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可获得较长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2.
pcDNA3.1*PTH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血液甲状旁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cDNA3.1·PTH 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时PTH的变化及PTH与pcDNA3.1·PTH剂量的关系.方法手术去掉家兔甲状旁腺,建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模型.将已构建的人甲状旁腺激素基因pcDNA3.1·PTH 以100μg/ml、300μg/ml、500μg/ml剂量注射模型家兔的骨骼肌内,测定注射后不同时间的血液PTH.结果注射pcDNA3.1·PTH 后24h模型家兔的PTH升高,7d达高峰水平,并持续2个月,以300μg/ml和500μg/ml为佳.结论人甲状旁腺激素基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有效的,且以300μg/ml和500μg/ml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胶样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胶样型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胶样型结直肠癌诊断较普通结直肠癌困难,首次确诊率仅为46.3%;41例患者中有40例进行了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范围大于普通结直肠癌根治术;组织病理学以黏液腺癌为主,有小部分印戒细胞癌;36例获随访患者,18例术后复发转移最终导致死亡,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44个月。结论胶样型结直肠癌病变不典型,诊断困难,预后差,外科手术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4.
江慧  宋纯  张桂荣 《中国肿瘤》2014,23(5):421-425
[目的]分析胃癌HER2阳性率,探讨HER2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结果]110例胃癌组织HER2IHC阳性率为6.4%(7/110),FISH阳性率为14.5%(16/110)。排除IHC2+,IHC与FISH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HER2总体阳性率为10.9%。Lauren分型肠型胃癌HER2阳性率高于混合型和弥漫型(18.0%vs5.0%,P〈0.05)。WHO分型管状腺癌HER2阳性率高于其他类型(19.3%VS2.3%,P〈0.05),中、高分化胃癌HER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胃癌(20.0%vs5.7%,P〈0.05)。HER2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胃癌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HER2阳性与Lauren分型及wHO分型、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65.
林涛  宋纯  王辉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8):526-529
  目的   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长期疗效。   方法   收集自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83例入组,其中包括治疗组30例(姑息性手术切除加术中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 mL),对照组53例(仅姑息切除肿瘤),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继续应用化疗和/或放疗。   结果   79例患者最终完成随访,随访率达95.2%。两组之间5年总生存时间无差异性(P=0.403),但是对照组5年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3.9±2.14)个月,而治疗组为(17.2±2.12)个月。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局部注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能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探讨新城疫病毒(NDV)对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NDV感染后白血病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AO/PI染色后观察病毒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NDV作用于白血病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对照组细胞形态规则、分布密集;NDV感染组细胞形态不规则,聚集、融合现象明显,分布稀疏;AO/PI染色后对照组呈均匀明亮的绿色荧光,NDV原液组呈红、绿两色荧光,以红色为主,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DV对SHI-1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不同时间的抑制作用也有明显差异(P<0.01);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NDV是一种有效的抗人类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毒。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影响胰岛分离与纯化结果的相关因素,寻找获得足够数量、高纯度、具有活性的胰岛细胞的方法,为临床胰岛移植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寻找自动分离技术连续分离22只犬的胰岛,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观察分离纯化出来的胰岛细胞大体形态、超微结构,用葡萄糖刺激释放实验检验其活性。结果纯化前胰岛计数平均为(155040±310)IEQ/胰腺,纯化后的胰岛平均计数为(74200±185)IEQ/胰腺,纯度约为(89.4±2.6)%,回收率约为(47.8±1.3)%,活率达到(93.0±1.7)%。胰岛分离纯化的结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随着分离技术的不断更新,操作技术的娴熟而有很大提高。葡萄糖刺激释放实验显示低糖组与高糖组比较P〈0.001,提示分离纯化后获得的胰岛功能状态良好。结论从犬中分离和纯化出足够数量的胰岛细胞,可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9.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国  王辉  宋纯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4):815-8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158例经病理证实、随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生存的12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67例(42.4%)、姑息性切除53例(33.5%)、探查术或最佳支持治疗38例(24.1%) 术后化疗82例(51.9%)、术后未化疗76例(48.1%) 切缘阴性132例(83.5%)、切缘阳性26例(16.5%) 中位生存期41个月,5年生存率27.0%.单因素分析表明,外科治疗方式(P=0.013<0.05)、原发瘤N分期(P=0.003<0.05)、转移灶大小(P=0.037<0.05)及分布(P=0.032<0.05)和切缘(P=0.000<0.001)、辅助性治疗(P=0.041<0.05)为预后影响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原发瘤N分期(P=0.004<0.05)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2.086.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恰当选择病例,力求一期根治性切除 不适合一期根治性切除者,应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降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以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0.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属副黏病毒,可以引起禽类的新城疫.新城疫病毒在人类癌细胞中的复制效率是在正常细胞中的10 000倍, 因此,NDV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这提示人们可将它作为潜在的抗癌因子.目前,已经应用于人癌症治疗的NDV毒株有73-T、MTH-68等溶癌毒株和Μlster等非溶癌毒株, 其中NDV73-T已经被证明可以在体外杀死人的多种肿瘤细胞,同时在体外试验中,该毒株被证明不会杀死正常的、增生性的白细胞或人的正常皮肤纤维原细胞,但是在于人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本研究在新城疫病毒D90株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死亡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的致死亡作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