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文艳  宋巧凤  王希柱  唐蕊 《河北医药》2012,34(23):3562-356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患者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应用ROC曲线评价PAPP-A与hs-CRP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PAPP-A及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APP-A判断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应用hs-CRP判断ACS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冠心病ACS患者血浆PAPP-A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PAPP-A对于诊断ACS具有比hs-CRP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1中医护理管理的意义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协助治疗,由来已久。从历代的医、护、药不分家,逐步发展到现在建立了现代化的中医院,设立了中医病房,医、护、药有了明确的分工。多年来临床实践证明,西医病房护理管理不能完全适应中医病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急性肺血栓栓塞抗凝与溶栓前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用1998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8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其中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33例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P(A-a)O2在溶栓前后变化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P(A-a)O2)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的再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早期事件,血压的升高即可以通过此途径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生长素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1999年由日本科学家Kojima等在小鼠和人的胃及下丘脑中发现。有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抑制内皮细胞死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术前行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进行心脏介入术的6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为心脏介入术前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心脏介入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主要包括环境营造、家庭支持及艺术情感干预等.干预30 d、60 d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用卒中患者观察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30 d、60 d后,两组护士用卒中患者观察表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陪伴式情感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观察96例急性肺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本病的危险因素、症状、年龄以及性别的特点,得出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将2005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肺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与性别关系以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96例患者存在不同危险因素,以血栓性静脉炎占61%、慢性心肺疾病占3.1%,手术及外伤各10.4%,恶性肿瘤占4.1%;糖尿病占6.2%;无明显诱因占4.2%;②发病高峰为61--70岁。其中女性患者占59.3%,男性患者占27.1%;③临床症状以不明原因的气促或者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结论:①危险因素以血栓静脉炎多见;②男性较女性好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栓塞的发病率随之增加;③临床症状以不明原因的气促或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居多。通过对肺栓塞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症状、体征的,正确评估,提出了相关的整体护理和出院指导,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治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及有MMP-9、hs-CRP的相关性。方法:两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NO含量稍有升高,hs-CRP、MMP-9、NT-proBNP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血NO含量明显升高,hs-CRP、MMP-9、NT-proBNP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MMP-9与hs-CRP呈正相关,与NT-proBNP无相关关系。结论:丹红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更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NT-proBNP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良好的护患关系、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是护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护士和患者沟通不良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并合理应用十分重要.那么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哪些技巧呢?现将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cumFPG)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56 845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平均随访7.77年,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按cumFPG四分位分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发生密度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