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高校新生对AIDS患者或感染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消除歧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医学、师范、及工科院校新生5 960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新生对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和大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某些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如蚊虫叮咬为32.9%,共用毛巾、衣物为62.1%,咳嗽、打喷嚏为64.2%。对AIDS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如只有28.9%的人愿意与AIDS患者或感染者共同进餐,25.2%的人愿意从AIDS患者或感染者那儿买菜或购物。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知识得分是影响学生AIDS歧视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高校新生的AIDS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对AIDS患者或感染者态度上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加大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力度,是降低高校新生歧视程度并有效预防AIDS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大一新生对AIDS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AIDS的态度倾向,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学、师范、工科院校新生共5 940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5 869份,有效率为98.8%.结果 三所院校新生AIDS知识平均得分为(20.58±3.08)分(满分27分),态度平均得分为(9.18±3.02)分(满分14分),三所院校新生AIDS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和多数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80%以上,但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AIDS知晓率只有30%左右.除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以及怀孕、分娩期间母婴传播能感染AIDS病毒外,其他各项知识三所学校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以上的学生认为AIDS病人或感染者值得同情和帮助,且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与其有一些诸如握手、共用劳动工具等的日常接触,但仍有30%左右的人认为他们应该被隔离.各项态度除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同学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三所院校新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院校学生的AIDS知识掌握情况和态度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不同院校学生对AIDS知识的需求,结合他们自身专业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bcl-2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表达与放射诱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要端标记技术(TUNEL法),分别检测35例NPC组中bcl-2及EB病毒LMP的表达,以及放疗总量为10Gy时NPC组织的细胞凋亡率(AR)。结果NPC组织bcl-2及LMP的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45.7%(16/35)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态度,探讨针对该人群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师范大学1 839名新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对艾滋病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9.0%、98.9%、76.7%。但多数大学生不知道一些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比较低,女生比男生知晓率低(32.4%∶37.9%,χ2=6.000,P=0.014),和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只有69.4%。9.1%的师范大学新生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同意艾滋病人应该隔离的占20.6%,愿意和艾滋病人共同进餐(食同一盘菜)仅有33.7%。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学校或老师,分别占85.3%、84.9%、82.8%。结论:师范大学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部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仍较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仍十分必要,特别是要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5.
自1683年Duverney发现耳蜗导水管(cochlear aqueduct )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耳蜗导水管进行了不少研究。随着颞骨显微解剖学及侧颅底外科的发展,特别是影像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耳蜗导水管的解剖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提出不少问题,本文对耳蜗导水管的解剖、影像学、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听觉神经传导起源于耳蜗,终止于听觉皮层。声音经外、中耳到达耳蜗,在毛细胞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后,依次经听神经、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 , CN)、脑桥下部的上橄榄复合体(superior olivary complex ,SOC)、位于脑桥外侧丘系纤维中的外侧丘系核(nucleus of lateral lemniscus ,NLL)、中脑背面的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 ,IC)、再投射到丘脑的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MGB),最后到达大脑听觉皮层(auditory cortex ,AC )。在听觉上行通路中,相应核团对声音信号中的频率、强度和时程等进行分辨、处理和加工,通过听觉高级中枢进一步整合,完成对声音的感知[1]。在听觉系统中,除上行传导纤维外,还存在大量起源于听皮质的下行神经纤维投射,初级听皮层深部的神经元向皮层下听觉神经核如内侧膝状体、下丘等发出离皮层纤维(co r‐ticofugal system )[2],上行与下行纤维形成反馈环路。近年来,随着对丘脑-听皮层、听皮层-丘脑、皮层与皮层之间通路的研究逐步深入,对听觉的产生、传导、编码、调控及其整合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者们对丘脑—听皮层投射的解剖及电生理特性研究也逐渐增多,丘脑—听皮层投射不但有非拓扑结构,而且还存在着多种相互联系的拓扑结构。本文就丘脑—听觉皮层投射的解剖及电生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肿瘤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治疗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对常用肿瘤药敏试验方法作一综述。ATP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 TCA)具有敏感、快速、与临床相关性较好的特点,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估计芜湖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规模,为芜湖市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捕获-再捕获和乘数法对芜湖市MSM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得出芜湖市MSM人群为1130人,其可信区间是(844~1416);应用乘数法得出芜湖市6处调查场所(KTV1、KTV2、酒吧、公园、棋牌室1和棋牌室2)的MSM人群规模分别是1325、1648、1200、1456、1128和1429人.结论 捕获-再捕获和乘数法对MSM人群规模估计易操作,2种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且用时短,费用低,适合目前经济形势下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估计.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芜湖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性行为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对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对434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0.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寻找性伴的场所档次和文化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年龄越高知晓率越低。最近6个月所有MSM均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3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10.8%的调查对象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25.1%的调查对象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样本来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否进行过性病诊疗和最近1年是否做过AIDS检测对最近6个月MSM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有影响。结论在MSM中存在知识与行为脱离现象,应针对不同年龄组的MSM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0.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