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比较食管鳞癌和宫颈鳞癌组织中9号染色体相同区域相同位点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率,探索与二者共同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采用显微切割、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gNO3,染色等技术,检测45例食管鳞癌和4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9号染色体上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结果 食管鳞癌总LOH率为25.8%(55/213),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率从大到小依次为D9S753(42.9%)、D9S303(38.5%)、D9S171(35.7%)、D9S162(36.4%)、D9S242(16.7%)、D9S1748(16.7%)、D9S43(0).宫颈鳞癌中总LOH率为25.2%(54/214),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率从大到小依次为D9S171(40.7%)、D9S43(33.3%)、D9S162(3114%)、D9S242(23.7%)、D9s303(17.2%)、D9s753(16.7%)、D9S1748(12.9%).结论 食管鳞癌和官颈鳞癌中存在相同的高频率的LOH位点,9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二者发生发展共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长期监测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预警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6例行肾移植术后新发感染受者临床资料(感染组,感染发生在移植后1~240个月)。选择129例同期肾移植术后无感染、健康受者作为对照组。感染组连续或定期测量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绝对计数,并与对照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移植后采样时间将感染组和对照组各分为6个亚组,分析感染亚组与其相应对照亚组之间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差异。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在肾移植术后预警感染性疾病的最优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受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2±0.5)、(1.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P>0.05)。感染组受者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367±212)、(189±117)和(161±92)个/μL]均低于对照组[(1 374±663)、(695±334)和(626±377)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36、13.541和12.311,P均<0.05)。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在6个感染亚组受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亚组1受者CD3、CD4和CD8 T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对照亚组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CD8和CD3绝对计数预测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最优截断值分别为712、362和255个/μL,敏感度分别为94.6%、92.2%和96.1%,特异度分别为92.3%、96.2%和88.5%。 结论肾移植受者低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水平具有预示及预警感染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中使用内界膜剥除与不剥除内界膜两种术式对术后黄斑解剖愈合率和视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搜集世界范围内采用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与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两种术式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英文及中文文献.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EMBASE,CNKI,CBM等文献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按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使用Rev Man5.0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受试患者185例,进行Meta分析,其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两组术后2个判效指标,即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发现剥除视网膜内界膜组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3.44,95%CI(4.48,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3,95%CI(-0.11,0.05)]. 结论 相比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术式,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有利于术后裂孔的闭合及其解剖结构的愈合,但对视力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记录双电极绑定条件下多组高频刺激(HFSs)诱导的大鼠在体海马CA1区长持续长时程增强(L-LTP)现象.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乌拉坦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埋置脑室导管并安装绑定的刺激/记录电极.引导基础性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和施加多组HFSs诱导L-LTP.结果 绑定后的刺激和记录电极能稳定地引起海马CA1区fEPSP.基础性fEPSP记录可保持长时间稳定.有效的多组HFSs可有效诱导至少维持3 h以上的L-LTP,成功率高达65%.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对L-LTP的维持显示出明显的压抑作用.结论 用绑定的刺激/记录电极进行L-LTP记录简便易行.利用多组HFSs方案诱导L-LTP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与食管鳞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OX-2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COX-2阳性组、VEGF阳性组比各自的阴性组MVD水平高(P<0.01),鳞癌组织的COX-2、VEGF表达阳性率以及MVD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P<0.05). 结论 食管鳞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COX-2、VEGF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模式和规律.方法 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清扫标本(共42例)的淋巴结术中均按照颈部分区放置并送病理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直径大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合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结果 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是6.2个.好发的转移部位依次是Ⅵ区(95.24%)、Ⅲ区(69.05%)、Ⅳ区(57.14%)、Ⅱ区(52.38%)和Ⅴ区(19.05%).副神经以上区域检测到转移占患者总数的7.14%.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回归关系(P=0.02),病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32).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从颈Ⅱ区到Ⅵ区间存在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tion,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明确CNV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雄性BN大鼠20只(40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空白对照,不进行激光光凝).用氩激光(波长为647 nm)对大鼠实验眼视网膜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200 mW、100 μm及0.04 s,每只眼10个光凝斑点.光凝后7,14,21,56 d分别随机抽取1组大鼠,实验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FFA、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 结论 氩激光损伤可以创建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细胞密度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糖胺多糖(glycosaminoglyean,GAG)合成的影响.方法 1月龄新西兰兔5只,无菌手术切取双膝关节软骨,采用0.4%Pronase酶和0.025%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关节软骨细胞,来源于同一只兔的软骨细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密度2×104/cm2接种,传代时仍以相同密度接种;另一部分在细胞贴壁后人工降低细胞密度至2×103/cm2培养.原代(P0)和传1代(P1)细胞均在细胞融合后换液,并且于换液后12,24,36,48,60 h分别抽取上清测量GAG浓度.采用重复测最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低密度培养P0组与高密度培养P0组、P1组上清GAG浓度.结果 低密度培养P0组上清GAG含量显著低于高密度培养P0组(P<0.001),且低于体外培养时间略长的高密度培养P1组软骨细胞(P<0.05).结论 高密度培养更有利于软骨细胞维持表型,是软骨平面培养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手术组,均将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LAD)行端侧吻合.另选正常对照20例.应用RT-3DE检测手术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及LAD供血节段局部的舒张末容积(rEDV)、收缩末容积(rESV)、射血分数(rEF).结果 手术组术后LV-EDV、LVESV较术前减小(P<0.05),LVEF较术前增大(P<0.05),LAD供血节段rEDV、rESV较术前减小,rEF较术前增大;手术组术前及术后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P<0.05),LVEF较对照组减小(P<0.05),LAD供血节段rEDV、rESV较对照组增大,rEF较对照组减小.结论 RT-3DE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OPCABG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光合细菌转化复方决明子口服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光合细菌转化复方决明子口服液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醋酸镁甲醇显色,以大黄酚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所选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测定光合细菌转化复方决明子口服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 在2-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057 9C+0.042 4,r=0.999 7;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97.8%,RSD=2.4%.结论 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光合细菌转化复方决明子口服液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