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方式的选择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孕周为16~32周、因母体因素或胎儿异常原因行引产的瘢痕子宫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44例,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54例,对比其产程、产后出血量、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率。结果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孕妇引产时间明显短于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引产的成功率为98.15%,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引产的成功率为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组产后清宫率较米非司酮联合水囊组高(88.89% vs. 50.00%)。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水囊或依沙吖啶引产均适用于瘢痕子宫妊娠的中晚期引产;在某些情况下,水囊引产也是可以应用的相对安全有效的引产方式,但需要进行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 探讨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 T-SPOT.TB )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对不同年龄组抗酸染色涂片阴性 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已确诊的涂阴肺结核病例 191 例、肺炎病例 91 例,分为 3 组:青少年组( 7~ 40 岁),中年组( >40~65 岁),老年组( >65 岁),均进行 T-SPOT.TB 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结果 青少年组和中 年组 2 种检测方法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而老年组敏感度、特 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T-SPOT.TB 方法对青少年及中年涂阴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对老年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则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 探讨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ischemicattack , TIA )患者多导睡眠图 的特点。方法 56 例 TIA 患者分为伴颅内外动脉狭窄者 25 例( A 组),不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者 31 例( B 组),进行 临床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AnxietyScale , 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Scale , HAM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 , PSQI )、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phy , PSG )和影 像学检查比较。结果 2 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 PSQI 总分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0.05 )。 A 组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 non-rapideyemovement , NREM )时间、 N3 / NREM 短于 B 组, 睡眠效率低于 B 组,觉醒时间、 N2 / NREM 长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2 组总记录时间、睡眠潜伏 期、快速眼动睡眠( rapideyemovement , REM )潜伏期、 REM 时间、 N1 / NRE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 论 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 TIA 患者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总 NREM 期时间缩短, N2 / NREM 睡眠时间延长, N3 / NREM 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服用霉酚酸酯(MMF)的肾移植受者在免疫抑制维持治疗期霉酚酸(MPA)的暴露水平.方法 60例肾移植受者均采用环孢素A(CsA)、MMF和强的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服用MMF后0.5、2、4h采集外周静脉血,通过酶增强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MPA浓度,以有限采样法的简化公式计算肾移植受者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根据口服MMF剂量,将患者分为3组:MMF低剂量组(MMF<1.5 g/d,n=18)、MMF推荐剂量组(MMF=1.5 g/d,n =29)、MMF高剂量组(MMF>1.5 g/d,n=13).根据MPA AUC值,将患者分为MPA低暴露组(MPA AUC<30 mg·h·L-1).MPA目标暴露组(MPAAUC =30~60 mg·h·L-1)、MPA高暴露组(MPA AUC>60 mg.h·L-1).结果 60例肾移植受者MPA AUC平均值为(59.83±19.42)mg·h·L-1;其中,MPA低暴露组3例(5.0%),MPA目标暴露组31例(51.7%),MPA高暴露组26例(43.3%);三组CsA平均用量分别为(166.67±14.43) mg/d、( 137.10 ±41.27) mg/d和(128.85±37.88) mg/d,呈递减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未监测MPA AUC水平而仅根据临床事件调整MMF用量的情况下,肾移植受者平均MPA暴露水平偏高;MPA药代动力学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行MMF的治疗药物监测可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家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新方法——微创法的可行性。[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家兔,采用钝性分离左侧第3~4肋间肌暴露心脏,不剪断肋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家兔心肌梗死与临床上单支冠脉阻塞形成的心肌梗死相似。[结果]家兔术后20 min,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心电图R波降低;术后2周M型超声观察室壁运动明显减弱且僵硬。大体观察缺血心肌萎缩变薄,室壁塌陷,颜色明显较周围正常心肌组织浅。[结论]该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联合应用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1年住院患者60例,基础疾病为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均为发病初期;另选择同时期门诊患者30例,基础疾病为非血栓性疾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和FDPs浓度,观察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疾病检测的敏感性。[结果]D-二聚体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93.3%、86.7%和3.3%;FDPs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40.0%;D-二聚体和FDP s联合检测在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和非血栓性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96.7%和3.3%。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与D-二聚体、FDPs单独检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和FDPs联合检测较二者单独检测意义更大,能够明显的避免漏检及假阳性结果的产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为临床提供阳性数据及排除阴性疾病。  相似文献   
27.
28.
29.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2∶1)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7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1)治疗的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果:39例(29.1%)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给药剂量、血清白蛋白含量、胃肠道疾病、饮食情况以及营养情况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给药剂量、患者营养情况、饮食情况为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较高的用药剂量、营养中重度不良和禁食可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此类人群在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并动态观察小鼠梗阻型黄疸模型。方法选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2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结扎胆总管。于结扎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动态观察胆总管直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小鼠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其胆总管的直径增宽, ALT,AST, TBIL,DBIL,ALP,CHOL,中间细胞总数百分数升高,均在术后第3天到达高峰,然后其数值有所下降。白细胞总数在术后第1天升高,第3天降到最低点,之后有所恢复至平稳,但是仍低于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术后下降,到第5天降到最低点。肝细胞坏死随术后时间长而加重。结论 Balb/c小鼠在通过结扎胆总管造成梗阻型黄疸时,其变化的规律与人类相似,并且造模时间短,是研究梗阻型黄疸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可靠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