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位于人第6号染色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 (MHC-Ⅰ)类区域中,该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分子结构域与经典的Ⅰ类分子α链相似,包括3个胞外结构域:α1、α2和α3,以及跨膜区和胞质区,但不含β2微球蛋白.MICA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以及大多数上皮性肿瘤细胞表面,参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浸润过程.可溶性MICA (sMICA)可以作为部分恶性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MIC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为恶性肿瘤防治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为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 ,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2 0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术前确诊 18例 ,占 90 %。 16例获随访 3个月~ 8年 ,死亡 5例 ,2例再发膀胱癌 ,1例再发残端输尿管癌。结论 :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的重要的检查方法 ,术前联合采用多种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仍是其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23.
24.
25.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顺利完成RPLU40例,其中11例同时行腹腔镜输尿管炎性息肉电凝毁损术,无术中大出血发生,术后3d结石清除率达到100%。复查尿路平片(KUB)及B超示无结石残留。随访所有病例3~24个月,KUB及B超检查无结石复发,肾积水缓解率达100%。RPLU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6.
浅表性膀胱肿瘤通常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进行治疗,但是对于位于电切镜视野盲区的膀胱肿瘤或儿童患者,前者由于电切镜视野较小,不能看到肿瘤基底部,而后者则由于缺乏相应的电切镜设备而不能行电切治疗。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通过经尿道电切镜联合腹腔镜设备对南京 相似文献
27.
28.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6月24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近期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二次手术的原因有:肠损伤、创面出血、肠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单J管滑脱等。二次手术后均获痊愈,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分别为切口感染2例、尿漏1例、肺部感染1例,行对症处理治愈。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针对膀胱癌患者的一些特殊措施,是减少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近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治疗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探讨疫苗临床获益率相关性的因素。方法:根据Cochran协作网制定的策略,使用Medline数据库进行英文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前列腺癌DC疫苗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0和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0篇RCT的文献共179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Meta分析,前列腺癌DC疫苗临床获益率(CBR)为54.2%,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混合疗效)为7.7%;仅有轻微不良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发热、流感样症状等。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给予DC疫苗后出现细胞免疫反应(OR=31.12,95%CI=5.52~175.6,P<0.01)和PSA对数斜率降低(OR=4.38,95%CI=1.17~16.35,P=0.03)与临床获益呈正相关,疫苗剂量(OR=5.98,95%CI=1.45~24.62,P=0.01)对临床获益率有显著影响;患者年龄(P=0.53)与临床获益无相关性。此外,密度富集法获得的DC临床获益率更高;给药途径与临床获益率无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DC疫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研究发现前列腺癌DC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对临床获益率有显著影响,免疫反应可作为疫苗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但由于可纳入研究的文献数较少,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质量高的RCT以明确更好的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间歇性内分泌疗法治疗局部中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25例,年龄 64~85 岁,平均年龄75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3~354.8 ng/mL,Gleason 评分:7~9 分,临床分期T2~T3N0M0。椎管内麻醉,截石位,直肠超声从前列腺基底到尖部进行扫描,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术中计划,根据计划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联合全部雄激素阻断疗法。当PSA达到0 ng/mL,并稳定2个月后停止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上升,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粒子85~110粒,平均93粒。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6个月所有患者的PSA都降到正常范围,其中10例患者PSA未达到0 ng/mL,未停药。5例患者术后5~16个月,出现PSA反弹,再次用药3~5个月PSA值达到0 ng/mL。2例患者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并出现骨转移。目前17例患者的PSA值在0~1.2 ng/mL之间,其中10患者PSA< 0.2 ng/mL。近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轻至中度尿路刺激征24%(6/25),急性尿潴留8%(2/25),直肠刺激征和血便16%(4/25),多数患者症状随访1年后缓解。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中高危前列腺癌,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联合间歇性内分泌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