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RNPC1对乳腺癌细胞MCF-7阿霉素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MCF-7细胞中使用慢病毒转染法,设敲除(shRNPC1)组和过表达RNPC1组、敲除对照(SCR)组和过表达对照(NC)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RNPC1的mRNA和蛋白水平。以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后,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调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shRNPC1组RNPC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RNP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后,shRNPC1组IC50明显于低于SCR组(P<0.05),过表达组IC50明显高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24 h后,发现shRNPC1组凋亡率明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凋亡率显著低于NC组(P<0.05)。阿霉素处理各组MCF-7细胞24 h后,shRNPC1组抑凋亡蛋白BCL-XL、BCL-2的表达低于SCR组,促凋亡蛋白BIM和BID的表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抑凋亡蛋白BCL-CL、BCL-2的表达高于NC组,促凋亡蛋白BIM和BID的表达低于NC组。结论:RNPC1能降低乳腺癌细胞MCF-7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2.
晚期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复杂,进展迅速,诊断不易,广泛静脉栓塞是其罕见并发症,倘若不及时、恰当地诊治,严重危及生命。现将1例伴有广泛静脉栓塞的晚期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治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4例。将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71例患者作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713例患者作为T2DM组。比较甲减组和T2D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为9.06%,其中临床甲减16例,为2.04%,亚临床甲减55例,为7.02%。比较甲减组与T2DM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年龄、糖尿病病程、ABI、FCP、E/A、TC、TG、LDL-C、Lp(a)、S-CRP、UAER、TPO-Ab、性别、吸烟、冠心病、DN、DNP、DR、DF、PAD、DM治疗方式有关(P<0.05)。将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再次妊娠实施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我院2011年~2014年实施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实施剖宫产分娩,观察组53例患者实施阴道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情绪波动、健康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健康不良反应均显著偏低,两组差异均P<0.05。结论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实施阴道分娩,能够显著减少产妇的情绪波动,并且还可以改善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因此在临床患者分娩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55.
Bcl-2与P53在复发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cl- 2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31例初治、19例复发卵巢癌组织中Bcl- 2与P53的表达率。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Bcl - 2阳性表达率为 54% ,P53阳性表达率为 60 %。Bcl - 2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53在Ⅲ -Ⅳ晚期卵巢癌表达增加。Bcl- 2在初治及复发性卵巢癌者表达无差异 ,复发性卵巢癌组织中P53表达增加。Bcl- 2阳性表达者 2年存活率无明显降低 ,P53高表达者预后不良。结论 :Bcl - 2与P53可能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Bcl - 2可能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起作用 ,P53则为后发现象。Bcl - 2与P53之间可能有功能性关联。  相似文献   
56.
马世龙  张薇  孙茜 《中医正骨》2000,12(1):45-46
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 (s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 CSEA)以起效迅速、阻滞完全、肌松确切、术后镇痛等优点正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我院自 1997年 4~ 12月将此麻醉方法用于骨科髋关节及下肢手术 2 0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0例 ,男 140例 ,女 6 0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12岁 ,平均 32± 12 .6岁。ASA分级 ~ 级。手术种类全髋或股骨头置换 37例 ,股骨头及胫腓骨骨折 12 0例 ,踝关节及下肢复合伤 43例 ,手术时间 1~ 4小时。2 麻醉方法于术前 30 min时肌肉注射安定 0 .2 mg· …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治疗6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老年组各因子差异性更加明显,尤其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更为突出。[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志状况较差,60岁以上老年人更加严重,给予血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良好、恰当的情志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8.
高压氧治疗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浆IL-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仁荣  霍然  王明青  孙茜  冉丽 《山东医药》2005,45(36):53-54
将38例烧伤总表面积(TBSA)达30%~90%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28例(烧伤后3d内行HBO治疗)和非HBO组10例(不给HBO治疗)。两组于烧伤后16h和1、2、4、7d抽静脉血,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非HBO组IL-8水平在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下降缓慢;HBO组血浆IL-8水平明显低于非HBO组(P〈0.01或P〈0.05),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至伤后7d接近正常(P〉0.05)。表明严重烧伤能诱导机体产生大量IL-8;HBO治疗可明显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血浆IL-8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抽取我校2017级1个班的3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教学前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教学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101.28±6.48)分、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91.09±28.43)分均较教学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373、4.112,P<0.001)。结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的大动脉炎的病例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方法:对1例以单纯升主动脉扩张为主要表现,而无其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的大动脉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发热、咳嗽、胸背疼痛"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除外感染性疾病,并完善相关动脉血管检查发现:升主动脉增宽,降主动脉近段、右侧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管壁增厚水肿,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转入风湿免疫科给与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改善。3个月后电话随诊,病情稳定未进展。经文献检索国外类似报道5例,复习文献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多普勒检查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炎症活动的评估,术前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单纯以升主动脉扩张为首发表现,而无其他血管狭窄闭塞的TA病例临床少见。疾病多处于早期,且伴有血管炎性活动;大血管检查发现早期管壁的炎症水肿、增厚是管腔狭窄出现前做出诊断大动脉炎的最重要依据,应仔细甄别,以免漏诊。规范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