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谱,并探讨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与疗效考核中的意义。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产生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动脉测定多种血清学指标。经筛选,确定血清有机膦酸酯酶,一氧化氮,Ⅲ型前胶原与透明质酸四种指标为联合检测谱。在此基础上,测定了171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这四种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这些血清学民相应逐渐升高,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98%,特异性为89%。  相似文献   
62.
转化生长因子α及β与肝细胞再生济南军区总医院孙自勤,王要军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生长能力,在人及实验动物,当肝受到损伤后,都可恢复至正常大小。大鼠行部分肝切除术造成肝缺损后,剩余肝叶迅速生长,7~10天恢复至原来大小,并停止生长[1]。肝对体积缩小的反应...  相似文献   
63.
功能性消化不良体表胃电图变化及多番立酮对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变化 ,同时观察多番立酮对其疗效的评价。方法 :5 0例具有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呕吐等症状 ,但电子胃镜及肝胆胰B超检查均未发现阳性病变者 ,诊断为FD。多番立酮 ,10mg/次 ,3次 /d ,共 2周。所有病人于治疗前后均进行胃电图描记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4% (37/5 0 )的F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异常 ,表现为过速或过缓。服用多番立酮后 ,36例FD患者 (72 % ,36 /5 0 )临床症状获得改善。同时其体表空腹胃电图正常化率亦明显提高 (70 %VS 2 6 %P <0 .0 5 )。结论 :胃电节律紊乱可能是导致FD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多番立酮可明显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其体表胃电图正常化率  相似文献   
64.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有机膦酸酯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血清有机磷酸酯酶的变化。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产生肝纤维化,分别于第4,8,12,14周用荧光分光法测定血清有机膦酸酯酶(PE)水平,并与血清PCⅢ,HA进行比较。结果:于实验第4,8,12,14周,大鼠血清PE水平分别为168.6±40.0,212.9±32.1,271.5±40.6与243.1±83.1IU/L,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91.0±25.0IU/L)。与血清PCⅢ及H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时血清PE明显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胃癌及癌旁组织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意义张力,王要军,权启镇,孙自勤,刘春林,刘晓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对8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旨在探讨Hp感染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88例病人...  相似文献   
6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粘附分子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67.
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变之前,过度沉积的细胞外基质(ECM)是可以逆转的。阻断与逆转肝纤维化已被作为治疗慢性肝病、防治肝硬变的一个新起点。由于对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抗肝纤维化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着眼点及有关药物作一扼要讨论与评价。1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几个着眼点1.1 清除激发因素 就目前来说,这一方法是预防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手段。代谢性疾病,尤其是血色沉着病与Wilson  相似文献   
68.
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一般认为肝窦周存在三种细胞即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endothelial cells,SEC)、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和储脂细胞(fat-storing cells,FSC)。有人也将肝脏相关淋巴细胞(又称Pit细胞)列入窦周细胞。内皮细胞和肝细胞(hepatocytes,HC)之间的间隙为狄氏间隙,KC与FSC则位于狄氏间隙内。肝主质细胞即HC和间质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终都通过合成和降解狄氏间隙内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发挥作用。世界著名肝病学家Bissell曾将当今肝纤维化研究精髓概括如下:①肝纤维化的研究必须包括ECM的生物学作用和肝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用D—Gal造成SD大鼠急性肝衰竭,24h后腹腔内注射人胎肝胞质液(FLC),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FLC能①显著提高急性肝衰大鼠的存活率;②改善肝功能,使血清ALT、GST等肝功指标很快降至正常;③刺激肝细胞DNA合成;④促进肝组织修复;⑤加速肝内LPO清除;⑥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经-30℃保存3个月之FLC与新鲜制备FLC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70.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建立的一些主要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估。其中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及同功酶、PⅢP、Ⅰ型及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等在肝纤维化早期即可升高,有较大的测定意义。尤其是LN除能反映早期肝纤维化外,还对门静脉高压有预测价值。几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纤维化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