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宁  徐巨林 《山东医药》2003,43(30):54-55
室间隔缺损 (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可单独发生 ,也可以是法洛四联症 (TOF)、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的一部分。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及手术技巧的提高 ,VSD修补术的死亡率目前已很低 ,但仍存在不少并发症 ,其中残余漏是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残余漏可造成血液破坏、心功能衰竭、心内感染等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临床上对 VSD术后残余漏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对残余漏病因、预防、诊治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残余漏的好发部位残余漏多发于三尖瓣前、隔瓣基底周围 ,这可能与该区域邻近主动脉瓣和传导束等…  相似文献   
92.
翟凯  王冰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2024,15(1):18-23
目的 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 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活动衬垫型单髁置换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长期假体生存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病科应用活动衬垫型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 084例,纳入患者均为初发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且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功能完整。排除其他膝关节疾病、合并膝关节严重畸形、同侧膝关节截骨或关节置换术史、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随访资料不全者。通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传统器械与新型器械、不同年龄之间对临床疗效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单髁关节假体生存率,术前与术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新老器械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末次随访时间2022年12月,平均随访(62±40)个月,随访时间超过10年以上114例,5~10年435例,5年以下535例。平均年龄(62±8)岁。WOMAC由术前(58.9±5.0)分,降至术后(26.7±7.2)分(t=121.570,P<0.05);OKS由术前(36.7±4.3)分,提高至术后(55.4±2.7)分(t=-121.317,P<0.05);膝关节ROM术前(102.7±6.1)°、术后(116.7±5.1)°(t=-58.904,P<0.05)。共有4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聚乙烯活动半月板衬垫脱位发生率最高。人工单髁关节假体生存率为95.9%,其中随访时间超过10年以上患者长期假体生存率为93.9%。传统器械与新型器械手术患者假体生存率均为9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的假体生存率为91.8%,55~75岁为97.3%,年龄>75岁为9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活动衬垫型U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可靠,长期假体生存率高,伴随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设计的改良,该手术方式能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准确的适应证选择以及精确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4.
目的比较内侧膝关节单髁假体置换术中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探讨不同假体翻修率的差异以及并发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3例(133膝)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假体不同分为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两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等。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中1例活动平台组患者术后4个月发生半月板衬垫移位脱出,1例活动平台组、1例固定平台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红肿破溃。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关节内感染以及假体松动移位等。活动平台组KSS评分术前为(48.45±9.17)分,术后为(84.54±8.44)分;固定平台组KSS评分术前为(49.88±12.02)分,术后为(86.40±7.18)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在术后的短期随访中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术后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差异;短期内两种平台假体的翻修率低,但导致翻修的并发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