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9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心力衰竭时心肌受损,患者血清中的一些非酶类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心肌肌凝蛋白轻链1、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在没有心肌缺血的情况下会升高,有利于估测心衰患者病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2.
53.
二尖瓣成形术3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术前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3例,Ⅲ级156例,Ⅳ级18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一中度25例,中度109例,中到重度134例,重度99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打水实验或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14~83(34.99±8.30)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1~71(50.64±6.54)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早期死亡1例;33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280例,Ⅱ级41例,Ⅲ级4例,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21~73(39.1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4~79(50.04±6.51)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92例患者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7例少量反流,27例少到中量反流,7例中量反流,2例中到大量反流,6例大量反流.4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发生溶血,晚期死亡4例.结论: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注水实验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及近中期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缘对缘"技术对5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3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4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术前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11例,中到重度21例,重度26例。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一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减小。随访11个月至7年,超声心动图监测反流:无或微量20例,轻度19例,轻到中度9例,中度3例,重度2例,3例死亡,2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缘对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5.
肿瘤型假体翻修手术的相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探讨手术的策略。[方法]10a间完成5例患者的肿瘤性假体翻修手术。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1.2岁。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1例。再手术时间3.29a。翻修手术的原因均为假体松动,其中2例患者伴有窦道,1例假体远端断裂。翻修手术时2例应用原假体,3例应用新制作的假体,改为旋转铰链膝关节。[结果]本组5例均获得随访,最长为5a,最短为1a,平均为2a 4个月。5例均无瘤生存,假体无松动,切口愈合良好,关节功能的评分为21.5分。[结论]对于出现假体松动的患者,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较理想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6.
烧伤患者水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烧伤患者水疗方法分为全身与局部疗法。由于水疗有减轻疼痛、引流充分等优点 ,故临床上一直用此方法与手术去痂等方法相结合处理烧伤创面。 1980年后笔者对水疗设备及方法作了改进 ,并对 5 9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水疗装置进行创面处理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择患者 5 9例 ,其中全身水疗患者 4 3例 :以Ⅱ度烧伤创面为主且深度创面在非手部功能部位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 14例 ,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切削痂时机的焦痂分离患者 12例 ,有残余创面的患者 8例 ,切削痂植异体 (种 )皮失败或排斥后裸露出创面者 7例 ,因惧怕常规换药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57.
自1989年以来,我们应用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随意皮瓣对电烧伤12例进行移植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超薄皮瓣覆盖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8.
睑结膜入路整复烧伤后结膜外翻嵌顿孙海宁李小凡李云生刘久春田福泉吴朝阳颜面部Ⅲ度烧伤出现睑结膜外翻嵌顿者,如采用早期眼睑焦痂切除植皮手术修复,往往效果欠佳[1,2],甚至复发呈难复性嵌顿状态,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3,4]。我们应用经睑结膜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9.
在烧伤抗感染治疗中,实验室提供的血液细菌培养指标往往难以及时表达血液中细菌数量与抗生素应用后的变化。1993年开始我科应用美国 Bradford 公司制造的 VPM(Variable projection medical microscopysystem)型多功能光导显微镜系统,利用其独特性能对46例较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外周血中细菌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与实验室血液培养、创面细菌培养、痂下组织菌量测定三项指标同步进行相关性比较,探讨外周血细菌计数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