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8个椎体进行PVP治疗。均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在C形臂X线机全程透视下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骨水泥注射剂量3~7ml,骨水泥均匀充填椎体10个,部分充填椎体者8个,成形术后椎体前部高度恢复6例,15例手术后局部疼痛均缓解,缓解起效时间在注射骨水泥后10min至3d。注射后骨水泥不同程度泄露者共2例。结论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而安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年龄、身体状况较差、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2.
目的:测定19个厂家多潘立酮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与原研企业产品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为全面评价药品质量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桨法,以4种溶出介质各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并用f2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仅有1家企业的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与参比制剂完全相似,其它企业的产品都与参比制剂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多潘立酮片的质量与参比制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建议与原研厂家溶出曲线不一致的相关厂家改进制剂的处方工艺以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经皮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0个月。按Macnab评定标准^[1],术后疗效评定:优14例,良32例,可9例,差5例,优良率76.7%,有效率为91.7%,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创伤轻微,是治疗早中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4.
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临床并非罕见,但由于起病隐匿,临床征象不典型,年轻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被误诊、漏诊,造成颈部畸形,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者脱位程度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危及生命。本文分析几例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我院1995-03~1999-06收治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共24例,其中7例被误伤、漏诊,占29.3%。男5例,女2例。年龄4~48岁,平均18岁。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有头颈部外伤史,1例有颈部软组织感染史,1例无任何诱因。被诊断为颈部软组织损伤2例,先天性斜颈2例,颈椎病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入院前均行颈椎…  相似文献   
35.
创伤后机体能量代谢发生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营养状态。因此,创伤与营养支持关系重大,它也是创伤修复的关键之一。就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要素为主的营养,该文综述了营养支持途径、支持时间和支持部位;同时也阐述病人能量代谢与代谢底物的评估。  相似文献   
36.
背景:保留骨骺保肢手术在改善肢体功能、避免术后肢体不等长方面较截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术后并发症也较截肢手术有明显的增加,主要是感染、移植骨吸收、骨折和内固定松动等。目的:观察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设计:临床定期随访观察。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对象:选择于1999-01/2005-01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收治的11例骨肉瘤患儿,纳入标准:①经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骨肉瘤。②化疗前在外院未行切开活检、放疗。③化疗前后经MR检查证实骨肉瘤未穿破骺板,侵袭骨骺,即骨肉瘤与骨骺MR分型中的Ⅰ、Ⅱ型[2]。④所有病变均位于股骨下端。排除标准:经胸片、CT扫描已有远处转移者。纳入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年龄4~11岁,平均(8±2)岁。病程1~6个月,所有患儿监护人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本手术中患儿均按照计划采用MMIA化疗方案用药2疗程,2周后进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以股骨远端骨肉瘤为例,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成功后,患儿平卧手术台,取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切开骨膜,向近端作骨膜下剥离。用线锯截断股骨,仔细分离后切断股骨后侧的骨膜,钝性分离股后侧的血管神经至腘窝,结扎至肿瘤内的血管。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股骨后髁处的附着点。依据术前MR在距骺板5mm处确定股骨远端截骨平面,应用电锯截断股骨,并用无菌玻片作涂片,以细胞学证实无肿瘤细胞存在。髓内针固定股骨,以螺丝钉交叉固定骨骺,骨缺损处以骨水泥充填。逐层关闭,放置引流管1根。以长腿石膏托固定。术后处理: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以引流量<50mL/d来确定。石膏托固定期间注意指导患儿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12~14d拆线。术后2周同样给予MMIA方案进行化疗。术后8周拆除外固定,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扶双拐下地,需要扶拐4个月左右。②对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国内肿瘤坏死率的取材与评定方法进行评定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③术后患儿恢复情况分析:观察术后患儿切口血管、神经损伤和愈合情况,对所有患儿随访,通过检查患膝屈曲角度评价患膝功能(以最后随访时为评价标准)、双下肢长度、随访期间发生转移等指标评价11例患儿的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对回植的灭活骨与截骨端、骨骺端间的愈合情况进行了动态影像学观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②术后恢复情况(患膝功能、双下肢长度、随访期间发生转移等指标)。③回植的灭活骨与截骨端、骨骺端间的愈合情况的动态影像学观察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患儿11例均获得随访。①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11例患儿中,Ⅳ级7例,Ⅲ级4例。②术后恢复情况: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1例获得随访10~72个月,患膝屈曲≥110°3例,90°~110°3例,60°~90°4例,<60°1例。下肢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短<2.0cm5例,2.0~3.0cm2例。复发1例,转移2例,死亡3例,螺钉松动1例,灭活骨骨折1例。③动态影像学观察结果:未见骨骺处有肿瘤复发。2个月时,6例患儿的灭活骨与骨骺处已基本愈合,灭活骨与骨干截骨处有骨痂形成,4个月时骨痂明显增加,6个月时,灭活骨与骨干截骨端完全愈合。④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期内发生螺钉松动1例,由于骨已愈合,将松动的螺钉取出;灭活骨与股骨干截骨处骨折1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术后4个月复查见骨愈合良好,现已再次手术24个月,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可屈曲至110°。结论: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肢体长度的保持。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凝胶,将其与软骨细胞复合,观察软骨细胞增殖与表达,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提供良好支架材料。方法将兔静脉血使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检测其中多种生长因子浓度,并与分离培养的兔软骨细胞混合后以激活剂激活,培养并以MTT法观察软骨细胞增殖情况,使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并与普通培养软骨细胞比较,明确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混合后软骨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富血小板凝胶萃取液中PDGF-AB、TGF-β1、IGF-1、VEGF生长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全血(P<0.05)。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复合培养,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高于普通培养软骨细胞(P<0.05)。培养7 d后检测软骨细胞中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普通软骨细胞(P<0.05)。结论富血小板凝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表达,是优良的组织工程软骨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38.
印度尼西亚卫生保健筹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年“人口眺望”资料报道,印度尼西亚总人口在1.65亿,并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印度尼西亚由13 000个岛屿组成,覆盖面积190万平方公里。约75%的人居住在农村。虽人口分布并不稠密,但却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衡状况,近2/3的人口集中在仅占整个国家地理面积7%的爪哇和巴厘两个岛屿上。据估计1985年人口自然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在32.7‰和11.20‰;婴儿死亡率在70‰。印度尼西亚有27个省,360个行政区,5 000多个准行政区和 60 000多个村。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微创手术等离子射频成形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39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男12例,女27例,左侧18例,右侧21例,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切口长约2~3cm,肌腱专用射频刀头行肌腱打孔,射频成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6个月,治愈3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等离子射频成形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影响肌腱的完整性和生理强度,并且可促进肌腱的生理性恢复,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微创、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G.K.  Lund  E.  Wegian  M.  Saeed  J.  Wassermeyer  G.  Adam  A.  Stork  孙海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32(4):402-403
运用64层多层螺旋CT(MDCT)对冠状动脉成像,比较标准扫描方案(40例病人,A组)与体质量-依赖性电压和毫安秒扫描方案(44例病人,B组)的放射剂量和影像质量。B组所有病人有效剂量[(9.2&#177;2.5)mSv]较A组[(14.6&#177;2.3)mSv,P〈0.0001]降低了37%。B组体质量指数(BMI)小的病人受益最大,剂量减少了53%[A组:(6.7&#177;1.5)mSv,B组:(14.1&#177;1.8)mSv,P〈0.00011。中等和大BMI病人的剂量呈中度减少,分别为32%和20%。通过评估影像噪声、信噪比以及有良好影像诊断质量的冠状动脉分支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