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应用VPM计数烧伤病人外周血细菌数量的临床观察孙海宁仲伟新刘丽杰祁峰赵丽春田福泉宋德宗李贵在烧伤抗感染治疗中,实验室提供的血液细菌培养指标往往难以及时表达血液中细菌数量与抗生素应用后的变化[1]。1993年开始我科应用美国Bradford公司制造的V...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功能单心室合并左异构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完成的改良Fontan手术治疗功能单心室合并左异构患者19例,依据是否分期完成改良Fontan手术,分为一期手术组(n=9)和分期手术组(n=1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中期的临床结果。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3例(68.4%),女性6例(31.6%)。分期手术组患者行第一期Glenn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87±1.56)岁;两组患儿行Fontan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5.09±2.01)岁。住院期间死亡1例,为分期手术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2(1~9)年,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室形态、房室瓣反流及上腔静脉形态、肺动脉发育和平均肺动脉压力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管道建立方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术后血浆用量、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腹腔积液发生率等方面,一期手术组均优于分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进行性血氧饱度下降,各有1例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分期Fontan手术相比,一期Fontan手术治疗年龄偏大的功能单心室合并左异构患者具有良好的围术期结果,两种手术策略在早期和中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均会出现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的问题,需要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髓芯减压,病变部位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松质骨粒填塞病灶清除区,腓骨干植骨予以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6例(21髋)。结果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2例,疼痛消失,不需服用镇痛药,关节活动度良好;良2例,疼痛明显减轻偶尔服用镇痛药;可1例,有改善,疼痛并伴有跛行,需经常服用镇痛药;差1例,术后1年股骨头出现明显塌陷,疼痛重,不能行走,行人工关节置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78分提高到术后的91分。结论小切口髓芯减压植骨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作用确切,能够有效恢复股骨头的骨性力学结构,延缓或防止股骨头塌陷,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在75岁以上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明确低磨损关节型骨水泥间隔器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因膝关节置换术后深度感染行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的1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76~83岁,平均(78.33±2.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假体生存率,探讨其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和预防策略。 方法选择自2007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应用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435例515膝,均系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病,其中男150例,女285例;年龄45~83岁,平均(61±8)岁。身体质量指数19~36 kg/m2,平均(24±3)kg/m2。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ROM)变化,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与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评估患者的假体生存率,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ROM变化、KSS评分、OKS评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35例515膝全部完成随访,平均(5.2±1.8)年。至末次随访时,KSS评分由术前平均(59±10),改善至术后平均(93±8)(t=-2.586,P<0.05);OKS评分由术前平均(24±8),提高至术后平均(43±5)(t =-2.056,P <0.05);膝关节术前平均(111±5)°,术后ROM平均(127±8)°(t =-2.334,P <0.05)。所有患者人工单髁关节假体总生存率为92.2%。515膝单髁关节中共有15例(2.9%)并发症发生,其中聚乙烯活动半月板衬垫脱位6例(1.2%);迟发性深部感染1例(0.2%),经规范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二期全膝关节翻修术,术后正常恢复;3例出现股骨髁侧假体松动(0.6%,含1例同时衬垫脱位病例),其中2例进行单髁关节翻修,1例予以全膝关节翻修;2例患者出现关节囊反复无菌性积液(0.4%),予以关节抽液并物理治疗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关节内游离体(0.4%),行关节镜手术取出后绞索症状消失;1例术后膝关节不明原因疼痛(0.2%),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术中前交叉韧带止点部分撕脱(0.2%),术中予以韧带线缝合固定,术后铰链支具固定41周后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牛津3期活动平台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可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及成熟的外科操作能够保证UKA获得良好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的治疗需仔细分析发生的原因和类型,给予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电击伤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皮片、大网膜及部分肌皮瓣移植修复腹股沟区组织缺损 ,通常侧重于创面覆盖 ,其加强腹壁薄弱区的作用甚微 ,易出现腹壁疝。笔者于 1987~ 1999年应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 5例腹股沟区电击伤扩创后组织缺损创面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资 料 与 方 法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临床并非罕见,但由于起病隐匿,临床征象不典型,年轻医师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被误诊、漏诊,造成颈部畸形,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者脱位程度加重,导致脊髓高位受压危及生命。本文分析几例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我院1995-03~1999-06收治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共24例,其中7例被误伤、漏诊,占29.3%。男5例,女2例。年龄4~48岁,平均18岁。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例有头颈部外伤史,1例有颈部软组织感染史,1例无任何诱因。被诊断为颈部软组织损伤2例,先天性斜颈2例,颈椎病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入院前均行颈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19个厂家多潘立酮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并与原研企业产品的溶出曲线进行比较,为全面评价药品质量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桨法,以4种溶出介质各5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并用f2因子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仅有1家企业的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与参比制剂完全相似,其它企业的产品都与参比制剂存在差异。结论:我国多潘立酮片的质量与参比制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建议与原研厂家溶出曲线不一致的相关厂家改进制剂的处方工艺以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8个椎体进行PVP治疗。均采用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椎体,在C形臂X线机全程透视下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骨水泥注射剂量3~7ml,骨水泥均匀充填椎体10个,部分充填椎体者8个,成形术后椎体前部高度恢复6例,15例手术后局部疼痛均缓解,缓解起效时间在注射骨水泥后10min至3d。注射后骨水泥不同程度泄露者共2例。结论PVP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而安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年龄、身体状况较差、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