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5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14篇 |
口腔科学 | 43篇 |
临床医学 | 266篇 |
内科学 | 154篇 |
皮肤病学 | 53篇 |
神经病学 | 63篇 |
特种医学 | 5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192篇 |
综合类 | 720篇 |
预防医学 | 306篇 |
眼科学 | 21篇 |
药学 | 274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14篇 |
肿瘤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分子(miRNA)-132 在卵巢癌中生物学作用和作用靶点。方法:收集22 例卵巢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RT-PCR 检测miR-132 表达量;RT-PCR 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系中miR-132 表达量;选择miR-132 表达量最高或最低的卵巢癌细胞株,分别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和miR-132 mimic 质粒,RT-PCR 检测转染后miR-132 表达量;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Ezrin 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iR-132 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而卵巢癌细胞系中miR-132 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卵巢癌细胞株中miR-132 表达量最低卵巢癌SKOV3 细胞株进行基因转染,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相比,转染miR-132 mimic 质粒后miR-132 表达量显著上升,细胞增殖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上调miR-132 表达后,卵巢癌SKOV3 细胞株中Ezrin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卵巢癌中,miR-132 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靶向调控Ezrin 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动态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水平的时相变化,探讨其与肝窦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HE、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Ⅳ型胶原(ColⅣ)和层粘连蛋白(LN)在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应用彩色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CTGF蛋白阳性或强阳性,肝窦壁LN、ColⅣ表达水平增高,且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CTGF和LN、ColⅣ表达逐渐增强,肝窦内皮下基底膜逐渐增厚。图像定量分析两组平均吸光度值、平均灰度值和阳性面积比具有统计学差异;CTGF蛋白与LN、ColⅣ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小鼠肝窦内皮细胞通过CTGF蛋白表达上调,调控细胞外基质产生,导致ColⅣ、LN分泌增加,参与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从而引起肝内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3.
报告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HGPS).对1例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LMNA基因11号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患者男,5岁,全身皮肤呈硬皮病样改变,生长迟滞,特殊面容,毛发稀少.髋、膝关节均不能完全伸直,呈“骑马样站姿”.患儿LMNA基因11号外显子c.1824C>T杂合点突变,父母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文中还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国人群中通过基因学诊断的18例病例的疾病特点.我国基因学诊断的18例HGPS中,9例经典型HGPS均为散发病例,基因表型均上出现c.1824C>T杂合突变.患儿均在1岁以内发病,出生时基本未表现出“异常”.患儿男女性别比例为2∶1,以男孩受累明显;非经典型患儿基本在家族内发病,男女受累情况类似,3个家庭中均发现c.1579C>T纯合突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性方面的价值。方法:23例急性PE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血管成像。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右室劳损组(A组,7例)和无右室劳损组(B组,16例)。在CTPA心腔短轴位图像上测量右室最大横径(RVMMA)、左室最大横径(LVMMA)、主肺动脉(PA)直径、升主动脉(AO)直径,观察室间隔移位、下腔静脉对比剂反流情况,并计算RVMMA/LVMMA和PA/AO值及肺动脉阻塞指数。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参数包括肺动脉阻塞指数(分别为46.79%、25.31%,P=0.024),RVMMA(分别为4.9和3.51cm,P<0.001),LVMMA(分别为3.34和4.07cm,P=0.046),RVMMA/LVMMA(分别为1.56、0.88,P=0.002),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1和2.67cm,P=0.01),PA/AO(分别为1.03、0.75,P=0.011),室间隔移位比(分别为4/7、1/16,P=0.017)。以肺动脉阻塞指数为47%作为阈值时,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57%,特异度为75%;以RVMMA/LVMMA为1.4作为阈值,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100%。结论:CTPA不仅可以诊断PE,并且可以提示急性PE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5.
DR即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以及90年代末DR系统的问世,使得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地走向了数字化,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储存和传输。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变化及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加入ATRA(1×10-5mol/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加药前后Cx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二者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加药前后,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Cx4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2%±2.04%和54.5%±5.66%,流式细胞术检测Cx43的含量为38.75%±23.95%和49.5%±5.46%;加药后染料可传输至4~5列细胞,明显高于加药前(P<0.01).结论 加入ATRA后,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间通讯功能较加药前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7.
108.
朱丽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9例临床可疑癫病人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分析。结果AEEG检查发现有样放电者69例,占77.5%,其中27例(30.3%)有临床发作,42例(47.2%)仅在AEEG检查发现样放电,20例(22.5%)排除癫。结论AEEG对癫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Toyama分型在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分型计划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感染5例,行腰大池置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麻木感1例,自行缓解。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病人无肿瘤复发;1例次全切除病人局部复发1例;21例均未发生脊柱畸形。结论 Toyama分型几乎囊括了所有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详细描述了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拟建立包含基因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了解RUNX2突变体亚细胞定位的改变。方法从患者全血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获得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获得包含基因突变位点及野生型位点的pEGFP-C1-RUNX2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NIH3T3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突变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成功构建包含突变位点及野生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RUNX2,转染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内的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转染野生型RUNX2基因的细胞仅在胞核内表达绿色荧光,胞浆内无绿色荧光表达;分别引入突变位点c.674 G〉A及c.673 C〉T的表达载体转染的两组细胞,在胞浆胞核内均表达绿色荧光。结论不同的突变位点可以造成RUNX2蛋白亚细胞定位的改变,蛋白在核内累计表达量不足可能是造成单倍体不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