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3例恶性腹膜问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3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腹膜间皮瘤,并行腹腔内化疗,均有腹水消退,1例74d后死亡,2例目前病情稳定。结论恶性腹膜问皮瘤诊断主要依靠腹膜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及剖腹探查活检,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进而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及确诊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描述青岛市2014-2018年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 发病和死亡病例来源于“青岛市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系统”。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计算标化发病和死亡率,计算年化百分比(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4-2018年青岛市共报告脑卒中发病104 031例,脑卒中的粗发病率为261.4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26.19/10 万;死亡42 751例,粗死亡率为107.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289.25/10万和234.15/10万;死亡率:116.32/10万和98.73/10万。均为P<0.001),农村高于城市(发病率:269.08/10万和235.44/10万;死亡率:123.82/10万和51.37/10万。均为P<0.001)。男、女发病率APC分别为3.46%(P=0.991)和3.36%(P =0.820)。男性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为1.01%(P=0.008)。发病和死亡的类型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72.95%、56.14%),发病和死亡的季节以春冬季为主(26.35%、30.05%)。结论 脑卒中是影响青岛市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另随机选取门诊健康体检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尿酸水平平均(498.7±112.5)μmol/L,高于体检组的(369.8±67.9)μmol/L(P〈0.05),印例慢性心力衰竭组中尿酸超过正常范围者48例。随着心功能恶化尿酸则逐渐升高(P〈0.05),尿酸升高比例增加(P〈0.05);尿酸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r=0.68,-0.46,P〈0.05)。结论监测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可反映患者心力衰竭情况,为临床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分别予钙离子拮抗剂(CC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联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良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在继续生活方式改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组1:晨服氨氯地平5 mg;组2:晨服氨氯地平5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3:晨服氨氯地平5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4:晨服贝那普利10 mg;组5:晨服贝那普利10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6:晨服贝那普利10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治疗后6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3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组6降压幅度较组1、组2、组4、组5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睡前服用组的降压幅度较晨服组和不服组增高(P〈0.05或P〈0.01),而晨服组与不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比晨服有利于降低血压,与CCB合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142例初次人院的CHF患者Hb与心功能的关系;并进行随访1年,对比在随访期间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患者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结果 贫血发生率36.6%,心衰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P<0.05),贫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在随访期间,贫血组的死亡率比非贫血组提高了3倍,平均住院次数增加了近2倍,平均住院时问也增加了30%,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患者相比,死亡率、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贫血在CHF患者中常见,对CHF患者,Hb水平降低或贫血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干细胞移植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干细胞具备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潜在米源,还可以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胰腺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等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或使用药物增加胰岛β细胞再生进而发挥治疗糖尿病作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实验已纠正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状态.但尚需深入研究胰岛的发育和分化机制,这样才能从中获得信息用于诱导胚胎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程序性、针对性应用诱导因子以取得更高的分化率,获得更成熟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37.
左旋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价遗传背景对正常糖耐量者和初诊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遗传背景对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201例L-ARG刺激前后胰岛素值,其中有家族史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H+DM)61例、无家族史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FH-DM)55例、有家族史正常糖耐量者(FH+)31例、无家族史正常糖耐量者(FH-)54例.以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BMI后,(1)糖尿病组(FH+DM和FH-DM)TC、TG、空腹血浆血糖(FPG)、糖负荷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FH+和FH-),胰岛素峰值倍数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2)4组胰岛素均2 min达分泌峰值,4 min开始下降;(3)FH+组胰岛素峰值倍数较FH-组下降20.8%,分别为7.27与9.18倍,P<0.05;(4)FH+DM组2 min胰岛素分泌峰值、HOMA-IR、患病年龄明显低于FH-DM组(P<0.05),两组峰值倍数分别为5.18与5.31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H+DM组胰岛素峰值倍数较FH-组下降了 43.6%(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尽管胰岛素抵抗表现不显著,遗传背景却使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减退;而无遗传背景者,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下降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早、中期A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包括对病人及家属进行AD疾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家居安全护理指导、心理护理及情感支持、康复训练指导及遵医行为指导等.两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测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SF-36综合评分为570.1分±141.9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 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早、中期A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要求终止早孕的妇女180人,年分20~40岁,停经天数35~65夭,经尿HCG测定及B起检查,均为孕龄<49天的宫内妊娠。1.2方法。1.2.1药物流产前B超检查:应用日本东芝SSA-9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SMHZ,在磅眈充盈后,显示于它的各切面,探查妊娠束,测三个经’线。求其平均值。按妊娠束平均直径(cm—0·702X团经周数一2.543推算孕龄。)49天孕龄的妊娠束平均直径为2.34cm,凡妊娠束平均直径<234cm者,作为药物流产适应证。1.2.2药物流产后B超检查:根据妊娠束是否排出及明道流血时间的长短,将病人分…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外治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12例确诊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6例。在进行微波皮损治疗后,研究组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外洗,对照组采用光动力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51%,高于对照组的77.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21%,低于对照组的13.4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例和13例光照部位有轻微红肿,两组均未见溃疡、溃烂等不良反应。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外治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好依从性,不良反应较小,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