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莪术醇生物修饰构建的肿瘤细胞瘤苗对荷瘤小鼠(SGC-7901胃癌)的免疫功能影响及治疗效率。方法:观察莪术醇-SGC-7901细胞瘤苗体外激活脾淋巴细胞的能力,体内成瘤性变化及作为瘤苗对荷瘤胃癌的小鼠治疗作用。结果:莪术醇-SGC-7901细胞瘤苗在体外能有效诱导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特异性CTL活性的产生,体内的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用各组免疫接种后长期存活的脾细胞制备的LAK细胞,较同龄未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制备的LAK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瘤效应(P〈0.05);经莪术醇修饰构建的SGC-7901瘤苗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阻止胃癌细胞的肺转移,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结节形成,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P〈0.05);接种瘤苗后对荷瘤胃癌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莪术醇修饰构建的SGC-7901新型疫苗可以增强胃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对荷瘤胃癌小鼠(SGC-7901)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2.
目的 探讨建立胃远端癌“分子切缘”概念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2例胃远端癌切除标本(其中30例术后随访有残胃断端复发癌)的癌周口侧粘膜的p53,p21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1)60例胃癌上切端组织中复发组的p53,p21的阳性率及联合阳笥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2例胃远端癌的癌周口侧粘膜的p53,p21阳性率的变化趋势是自小弯和前(后)壁的近癌端向上切端逐步降低,并以小弯纵轴为  相似文献   
233.
环状胰腺并十二指肠球部扩张畸形乳头癌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 ,4 2岁。因右上腹持续性钝痛 1周于 2 0 0 2年 1月 4日入院。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钝痛 ,伴阵发性加重呈绞痛。尿色逐渐发黄 ,大便色浅 ,皮肤轻度瘙痒。体检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体温 37.2°C ,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坦 ,右上腹局限性肌紧张 ,压痛 (+) ,反跳痛 (- ) ,肝胆脾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 (- )。血常规 :白细胞 6 .33× 10 9/L ,红细胞 4 .4 7× 10 12 /L ,血红蛋白 12 9g/L ,血小板 2 70× 10 9/L。尿常规 :比重 1.0 2 5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粪常规 :…  相似文献   
23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35例低位直肠癌利用腹腔镜技术保留肛门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低位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结果35例低位直肠癌利用腹腔镜技术成功保留肛门,无中转开腹及行人造肛门;腹腔镜组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病例发生。随访2-36个月未发现切口种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完成乙状结肠与直肠或肛管端端吻合的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5.
HBV感染者HCV的重叠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感染患者中HCV的重叠感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67例HBV感染患者同步检测HBV和HCV血清标志物,对可疑HCV感染但抗HCV阴性和/或抗-HCV阳性患者血清,采用PCR法检测HCV-RNA。 结果 HCV重叠感染率为4.82%,且在各类乙肝患者中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HCV感染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CV感染组(P<0.01);HBV/HCV感染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HBV/HCV感染组HCV-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CV感染组(P<0.05)。 结论 HCV重叠感染与乙肝患者的发病、病情加重及重症肝炎的发生相关;HCV可抑制或中止HBsAg携带状态,但这种作用远不如对病情的加重作用重要;同时HBV对HCV的复制亦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6.
巨大肝癌切除术中血管损伤性大出血的抢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大肝癌切除术中血管损伤性大出血的抢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孙振华,秦华东,王秀云,张建国,果永海巨大原发性肝癌(下称巨大肝癌)切除术中血管损伤所致大出血是可能遇到的严重而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或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常致不可挽回的...  相似文献   
237.
<正>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又名番红花、藏红花,原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在我国西藏、上海、浙江等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其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红花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抗抑郁、抗肿瘤,在神经保护、心血管疾病、肝脏保护、  相似文献   
238.
目的 分析社会支持在广东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和用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用药依从性量表对1 49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26.69±3.72),用药依从性得分为(4.98±0.99),用药依从性差的比例高达68.2%(1 019/1 495),抑郁的患病率为43.55%(651/1 495);用药依从性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r=-0.704,P<0.01),社会支持与用药依从性具有正相关关系(r=0.604,P<0.01),社会支持在抑郁与用药依从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7.62%。对年龄分层后,发现社会支持在抑郁和用药依从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与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抑郁可以直接对用药依从性产生负向作用,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产生间接产生中介作用。农村老年糖尿病群体,尤其高龄老年人,应被关注是否伴发抑郁等负向情绪,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39.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8例年轻(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术组(n=64)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组(n=144)。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保乳对年轻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保乳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组(P均<0.05),住院时间短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组(P<0.05)。保乳术组患者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64/64)、93.8%(60/64)、67.2%(43/64),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组的分别为100%(144/144)、97.9%(141/144)、86.8%(125/144);保乳术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短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组(55.3个月vs 58.1个月,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保乳(HR=3.090,95% CI为1.498~6.371,P=0.002)、肿瘤组织学分级(Ⅲ 级)(HR=4.572,95% CI为1.055~19.813,P=0.042)、三阴型乳腺癌(HR=4.302,95% CI为1.142~16.212,P=0.031)为年轻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保乳手术对年龄乳腺癌患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保乳手术的预后较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差,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40.
目的:研究“莲必治”(LBZ)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实体瘤型S180瘤小鼠模型,以注射PBS常常为对照,观察“莲必治”与生物、化学疗法并用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对肿瘤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中以LBZ+LAK实验组抑瘤效果为最佳。结论:莲必治疗并用生物、化学疗法对体内肿瘤生长抑制有显著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