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018篇 |
免费 | 2308篇 |
国内免费 | 15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00篇 |
儿科学 | 453篇 |
妇产科学 | 351篇 |
基础医学 | 2070篇 |
口腔科学 | 468篇 |
临床医学 | 6091篇 |
内科学 | 4257篇 |
皮肤病学 | 371篇 |
神经病学 | 974篇 |
特种医学 | 20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3662篇 |
综合类 | 14433篇 |
预防医学 | 6372篇 |
眼科学 | 957篇 |
药学 | 5608篇 |
74篇 | |
中国医学 | 5637篇 |
肿瘤学 | 15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6篇 |
2023年 | 904篇 |
2022年 | 1098篇 |
2021年 | 1350篇 |
2020年 | 951篇 |
2019年 | 1060篇 |
2018年 | 983篇 |
2017年 | 614篇 |
2016年 | 852篇 |
2015年 | 867篇 |
2014年 | 2474篇 |
2013年 | 1776篇 |
2012年 | 2057篇 |
2011年 | 2260篇 |
2010年 | 2242篇 |
2009年 | 2283篇 |
2008年 | 2276篇 |
2007年 | 2494篇 |
2006年 | 2250篇 |
2005年 | 2484篇 |
2004年 | 2231篇 |
2003年 | 1988篇 |
2002年 | 1624篇 |
2001年 | 1698篇 |
2000年 | 1757篇 |
1999年 | 1725篇 |
1998年 | 1599篇 |
1997年 | 1750篇 |
1996年 | 1634篇 |
1995年 | 1354篇 |
1994年 | 1189篇 |
1993年 | 891篇 |
1992年 | 887篇 |
1991年 | 787篇 |
1990年 | 612篇 |
1989年 | 565篇 |
1988年 | 348篇 |
1987年 | 323篇 |
1986年 | 262篇 |
1985年 | 215篇 |
1984年 | 194篇 |
1983年 | 147篇 |
1982年 | 147篇 |
1981年 | 105篇 |
1980年 | 83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3篇 |
1977年 | 14篇 |
1965年 | 23篇 |
1963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中,23例HCC早期复发(复发组),19例未复发(无复发组)。复发组白蛋白35 g/L者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甲胎蛋白(AFP)400 ng/ml者占比及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未复发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较高(P0.05),复发组瘤灶相对较多、肿瘤最大径较大,ADC值和包膜完整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者占比(OR=3.313,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463,P=0.038)、瘤灶数量(OR=2.216,P=0.028)及肿瘤ADC值(OR=0.025,P=0.003)是TACE术后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HCC早期复发与AFP、肿瘤分化程度、瘤灶数量及ADC值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方法以确定具有调节血脂活性的紫苏叶饮片作为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指标性成分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法建立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并以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的标尺,同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结果以野黄芩苷为基准点(保留时间:30.342 min;饮片含量:0.573 4%;检测溶液浓度:0.057 34 g/L),表征紫苏叶有效饮片基准(S1)特征图谱质量信息:14个特征峰保留时间、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咖啡酸、木犀草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氧-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齐墩果酸)含量、相对含量及含量换算系数,其涵盖了酚酸类、黄酮类及三萜类药学架构主要化学类型。同时以野黄芩苷对照品模拟基准点(保留时间:29.759 min;检测溶液浓度:0.057 3 g/L)表征质量信息,二者相吻合佐证了检测方法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4批待评价紫苏叶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4个特征峰,6个特征指标性成分换算含量与实测含量相吻合;以有效基准质量表征信息为标尺评价14批紫苏叶饮片质量,综合得出编号S8、S7、S12、S9、S13饮片优良度居前。结论建立的基于紫苏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可简易、准确、整体地表征紫苏叶饮片质量;构建的紫苏叶质量评价模式可有效、精准地评价紫苏叶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20例鼻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评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中,7例为蝶窦囊肿,CT见蝶窦内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收减少,MRI呈长T1、长T2不规则球形影;7例为真菌性蝶窦炎,CT见其蝶窦内呈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云絮状影,毛玻璃样改变,MRI见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影,真菌结节T2WI低信号;4例为蝶窦脑脊液鼻漏,CT发现蝶窦中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上有线状高信号影将脑脊液高信号影及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相连,脑组织、鼻黏膜呈明显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CT见蝶窦中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MRI上肿物不均匀强化,条索样或"脑回征"。结论 CT及MRI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影像信息,其中CT对病变周围骨质改变、MRI对病变侵袭范围分别有较好显示效果,两者联合对病变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94.
995.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分析血管内皮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方法 设置对照组和共培养组,分别将正常培养基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HGC27,采用MTT法和划痕试验检测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设置Control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以HUVE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胃癌细胞6、12和24 h,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 MTT及划痕试验表明HUVEC条件培养基促进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和迁移。与Control组比较,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呈间充质状改变,丝状伪足样凸起数量显著增加。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间接共培养后胃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和MMP-9逐渐增加,具有时序性变化规律。ZO-1和Occludin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细胞膜分布减少。结论 间接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上调胃癌细胞MMP-9,破坏紧密连接,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基于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恶性肿瘤患儿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恶性肿瘤患儿81例及其家长(每例患儿对应1名家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及其家长分为对照组(40对)和观察组(41对)。对照组患儿化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化疗后给予基于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策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化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及患儿化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化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化疗后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NO模式的护理干预策略在恶性肿瘤患儿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化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化疗依从性,提高家长对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索莓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AMP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莓茶低剂量组(0.4 g/kg)、莓茶高剂量组(0.8 g/kg),另设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为正常组,每组8只。各组灌胃给药6周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ELISA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以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PAP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至分娩后1 d接受临床观察,评估患者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将发生妊娠不良事件的患者纳入妊娠结局不良组,未发生妊娠不良事件患者纳入妊娠结局良好组。于入院次日,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8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PAPP-A、VEGF水平;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入院次日清晨,收集患者24 h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分娩方式、入院时孕周、分娩时孕周、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PP-A、VEGF水平对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以曲线下面积(AUC)表示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18例PE患者中,86例(72.88%)患者妊娠结局良好(妊娠结局良好组);32例(27.12%)患者发生妊娠不良事件(妊娠结局不良组),其中孕妇不良事件22例,胎儿不良事件10例。2组患者的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分娩时孕周、孕次、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不良组患者全血Hb、PLT及血清PAPP-A、VEFG水平显著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2组患者的全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PP-A、VEGF与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有关(P<0.05),全血Hb、PLT、24 h尿蛋白与PE患者妊娠结局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PP-A、VEGF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截断值分别为 2 718.780 mU·L-1、29.495 ng·L-1;血清PAPP-A联合VEGF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敏感度显著高于PAPP-A单独检测(P<0.05);血清PAPP-A与VEGF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PP-A、VEGF、PAPP-A联合VEGF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AUC、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APP-A、VEGF水平与PE患者妊娠结局不良有关,血清PAPP-A、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PE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以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为金标准,探讨锝-99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technetium-99m labeled 4,9-diaza-3,3,10,10-tetramethyldodecan-2,11-dione dioxime,99mTc-HL91)SPECT/CT乏氧显像结合锝-99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echnetium-99m labeled sestamibi,99mTc-MIBI)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不同缺血程度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纳入66例ICM患者,于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当日行99mTc-HL91乏氧显像、次日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将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rylated histone H3,PHH3)与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胃癌增殖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法检测随访资料完整的7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HH3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PHH3和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的PHH3和Ki67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HH3和Ki67在低分化、浸润深度T3~T4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浸润深度T1~T2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PHH3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侵袭、转移等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