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6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209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396篇 |
内科学 | 227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104篇 |
外科学 | 105篇 |
综合类 | 822篇 |
预防医学 | 456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308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64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3.
目的:评价80kVp联合像素闪烁(pixel shine,PS)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将4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 kV)和对照组(100 kV),对照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实验组采用PS算法重建。比较2种成像技术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面积乘积(DLP)。分别选取腰5锥体层面图像、股骨头层面图像和腘窝层面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以上图像的图像质量和噪声做主观评分,并测量、计算静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结果:实验组的CTDIvol和DLP明显低于对照组(t=-89.95,P<0.01;t=-35.83,P<0.01);2名医师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较好(?资=0.78,P<0.01),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在下腔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P=0.92,P=0.75);2组患者在图像噪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血管CT值、SNR和CNR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80 kVp联合像素闪烁算法可以常规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血管增强CT值、SNR和CNR。 相似文献
34.
医学是关乎人民生命及健康的学科,立德树人在医学教育中更能凸显其重要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把课程思政教育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教育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医德医风培养。笔者提出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是具有课程思政能力的师资,并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重视医学发展史的学习、培养医学人文情怀、深挖医学职业素养的要求、健康中国及时代精神的融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在实践教育中进行思政育人。文章总结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并对开展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反思,最终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创新式发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不同亲子对类型、不同年龄段,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有区域代表性的社区,2021年36月在读幼儿园儿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数据、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信息。共募集5 129名儿童及家庭,按儿童体重状态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以儿童超重/肥胖和非超重为二分类因变量,按年龄段分层和亲子队类型分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5 129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21.4%,父亲超重/肥胖检出率52.1%,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17.5%。调整儿童出生情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母孕情况、父母年龄、社会经济水平后,与父母双方非超重相比,父母亲双方超重/肥胖所生女儿和儿子的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为分别为3.69(2.645.15,P<0.001)、2.80(2.093.76,P<0.001)。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4.18(1.6510.57,P=0.003)。母亲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2.66(1.275.57,P=0.01),随着年龄增加,母亲与子代关联性趋于平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性变得更强。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或母亲超重/肥胖对34岁儿童影响最大。父母体重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性因父母体重状况、亲子对类型、儿童性别、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36.
1 病例报告患者女 ,4 5岁 ,因间歇性右上腹胀痛 ,伴右肩背部不适10个月入院。 1年前因胆结石伴胆囊炎在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 2个月出现间歇性右上腹胀痛 ,症状逐渐加重。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80 /min ,呼吸 18/min ,血压14 0 / 9 0kPa。全身无黄染。腹平软 ,全腹未触及包块 ,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及肝功、生化均正常。Χ线胸透、心电图正常。B超示胆总管扩张伴结石 ,肝、脾、胰无异常。诊断 :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时发现胃窦部距幽门管 6cm处胃壁上有一 1 5cm…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T2DM)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关系。方法:入选T2DM患者52例,DKDⅣ~Ⅴ期患者53例,血糖正常健康者(NGT)50例。统一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压,HbA1c,三酰甘油,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BUN、Scr、PTH,24h尿蛋白等指标。新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β)及新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评估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NGT组,T2DM组及DKD组血清25(OH)D3的含量逐渐减少,维生素D与HOMA2-%β(r=-0.34,P=0.03)、Scr(r=-0.32,P=0.04)呈负相关。与NGT相比,新诊断T2DM组的HbA1c、三酰甘油升高(P〈0.05),其HOMA2-%β、25-(OH)D3较NGT组降低(P〈0.05)。DKD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BUN、Scr、PTH等指标较T2DM组升高(P〈0.05)。HbA1c、HOMA2-%β、25-(OH)D3较T2DM组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减退及DKD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山东省三级综合性医院无陪护模式病房不同能级护理人员承担工作项目情况,为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优化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无陪护模式病房临床护理人员能级对应相关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6所三级医院无陪护模式病房551名护理人员承担部分工作项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能级护理人员承担各护理工作项目有所侧重(均P<0.01),但均承担所有工作项目;基础护理、执行治疗是主要的临床护理工作,分别占23.81%、22.00%;临床教学及科研所占的比重最少,分别占8.17%、2.51%;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工作的主力是大专学历、初级职称及工龄不足3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及利用低效率并存,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并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要求配备相应能力的护士,从而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39.
40.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41%~85%[1],且与其炎症和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预后[2]。Tutton等[3]在希望理论模型里指出希望是指个体为实现生活目标所持有的内在动力与坚定信念。研究表明,希望水平较高的患者睡眠质量也较好[4]。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可以为患者提供现实照顾、陪伴及情感交流等最亲近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5]。然而,国内外有关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在MHD群体中更是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三者的现状及关系,以期为临床开展针对性干预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