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豚鼠脑动脉上有含强啡肽A_(1-17)免疫样物质的神经纤维存在,大脑前和中动脉上分布最高。乙醛酸诱发荧光法显示有丰富的单胺能神经纤维分布在大的和小的脑血管上,大鼠预先给予6-羟多巴胺或利血平,血管壁上强啡肽含量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壁上有强啡肽A纤维存在,并且它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共存。  相似文献   
32.
难治性肺结核是指痰菌阳性之肺结核病例,经初、复治化疗失效,持续或间断性排菌达两年以上,其致病细菌对主要抗痨药物耐药性。难治性肺结核对人群传染性强,是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慢性传染源。因此如何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已成为医务工作乾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们采用卷曲霉素联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进行临床研究,现将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与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动态平衡调控着骨重塑稳态,其平衡被打破将介导系列骨疾病发生与发展,如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硬化症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是骨吸收增强剂和骨形成抑制剂,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 BMSCs)、OB和OC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基因表达而减弱BMSCs成骨分化、抑制OB矿化和促进OC活化、增殖与成熟,导致骨形成和吸收之间动态失衡扰乱骨重建而促进OP的进展。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TNF-α在OP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RA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来氟米特片口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加予常规剂量(每次25 mg,每周2次)和小剂量(每次25 mg,每周1次)依那西普注射液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 观察组治疗6周时的总有效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 <0.05);治疗12周时,两组总有效率均有提升且相当(85.42%比87.50%,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12周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6周时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劣于对照组(P <0.05),治疗12周时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均相当(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  相似文献   
35.
结核性胸膜炎积液与血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为浆膜结核 ,通常以血沉来判定它的活动性 ,在结核科做为常规检查 ,但通过临床观察 ,血沉不能直接有效地反映结核性胸膜炎的活动性。我们对 12 0例初诊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积液的血沉与胸腔积液量、胸腔积液所在位置及患者性别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 0例住院初诊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经胸水常规生化检查 ,符合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诊断 ,并规律抗结核治疗 9个月治愈者。其中男性 75例 ,女性 4 5例 ,年龄 13~ 71岁 ,平均 32岁。左侧胸腔积液为 5 2例 ,右侧为 6 3例 ,双侧为 5例。1.2 …  相似文献   
36.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软骨及骨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人群中RA的患病率达1%,是目前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其遗传和临床特点的异质性为RA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临床观察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铜、铁及触珠蛋白(HPT)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分  相似文献   
37.
Alzheimer病患者和大鼠脑内早老蛋白-1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观察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Sporadic Alzheimer' s disease)病人和老年对照 ,以及成年大鼠脑组织内的早老蛋白 -1(Presenilin-1,PS1)分布。结果观察到 PS1在脑内广泛分布 ,其中小脑的 Purkinje细胞、皮层的第 、 层细胞、内嗅皮层的第 层、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黑质等结构 PS1表达较高。在大鼠和正常对照人脑内大多数 PS1阳性神经元染色呈点状分布于胞浆内 ;而阿尔茨海默病人脑内有许多 PS1阳性神经元为均质染色并且其中有些呈神经原纤维缠结状 ,其次有大量各型 PS1阳性老年斑 ,和少量 PS1阳性胶质细胞。结果提示 PS1可能参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脑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8.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9.
<正> 离体血管生物鉴定模型主要有螺旋条、环肌张力试验和血管灌流标本。前二种方法应用较多,而离体血管灌流标本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血管灌流标本具有损伤小、对药物反应灵敏、重复性好及标本稳定、存活期长等优点。本文介绍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灌流方法及药物与电场刺激对动脉灌流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美国风湿病学会评分(ACR 20、ACR50)、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了解其临床应用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在麻木、怕凉等症状改善尤为显着;治疗1 a后治疗组ACR20、ACR50分别为88%、74%,显着高于对照组66%、60%(P<0.05);通痹胶囊能够更好降低IL-1、IL-6、TNF-α含量。两组在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联合应用通痹胶囊及慢作用药改善怕凉、麻木等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