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1.
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微血栓构建大鼠急性左心衰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重复性好、相对稳定的大鼠急性左心衰模型.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4)、假手术组(n=12).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主动脉夹闭,造成冠状动脉微栓塞及左室微小心肌梗死,构建大鼠实验性左心衰模型.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大鼠的心功能变化及心肌微小梗死灶面积.结果 术后模型组除8只死亡,存活的16只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活动及进食减少等表现.术后48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左室收缩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最大下降速率)明显下降,伴左室舒张末压显著升高.HE染色显示模型组斑片状心肌梗死灶,梗死面积(21.00±2.55)%;肺组织显示肺水肿.结论 冠状动脉微栓塞是构建小动物急性左心衰竭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病患者145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其中窦性心律组75例、心房颤动组70例。分析145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使用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个数,从而判断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其斑块检出率(53.5%)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19.0%;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年龄、高血压病程、高敏C反应蛋白等成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主要的危险因素后,心房颤动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为1.752,P<0.01)。结论在排除了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等可导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等干扰因素后,心房颤动可能是导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