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28例临床分析孙中武,陈竞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脑动脉在一定时间内呈异常的(非生理性供血调节而言)收缩状态[1]。出血后立即发生,1h内结束的为急性痉挛(ACVS),此仅在动物实验中见到;3...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法在顽固性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12年6月共20例鼻出血患者施行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法。结果 18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经单极电凝治疗一次性成功,1例患者术后仍有渗血,经应用止血药物后渗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9d再发出血转上级医院。结论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法治疗鼻出血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生态学执行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颅脑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符合WML患者43例,同期选取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相匹配、且颅脑MRI检查正常者2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成人版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自评问卷( BRIEF-A)进行评估.结果 WML组在执行总分(GEC) 、行为管理指数( BRI) 及其所属因子得分、元认知指数( MI) 及其所属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组患者BRI、MI和总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组患者各因子得分均高于轻度组,且抑制、计划、组织得分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患者转换、感情控制、自我监控、任务启动、工作记忆、组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皮层下深部白质病变(DWML)组患者各因子得分、BRI、MI和总分均高于室周旁白质病变(PV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制、感情控制、自我监控、MI、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组织、总分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BRI与受教育水平、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而与病变部位呈负相关性.结论 BRIEF-A量表各因子得分BRI、MI和总分在WML患者中均升高,且与病变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45.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typeⅠ,NF1),又称VonRocklinghau-sen病。为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生率为1/3000,临床以牛奶咖啡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虹膜错构...  相似文献   
46.
47.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近年来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AD的临床应用,其中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AD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症(SID)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及其之间关系.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量表(MoCA)对所有被试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60例SID患者与6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SID组与对照组比较,5-HTTLP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33及χ2=6.290,均P<0.05),SID患者SS等位基因型频率(58.3%)显著高于对照组(23.3%);S等位基因频率(68.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2.5%).SID组MoCA总分(23.63±1.59)分,低于对照组的(27.25±1.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1).结论 5-HTTLPR的SS基因型可能是SID的易感基因.SS纯合子可能是SID特别是女性发病的危险因子;等位基因L及其纯合子可能是SID抑郁症状的保护因子.SID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lymorphisms of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linked promoter region (5-HTTLPR)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cortical ischemic depression (SID). Methods A battery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including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were used to evaluate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for all enrolled subje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5-HTTLPR-promoter region 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in 60 SID patients and 60 health control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5-HTTLPR genotypes and alleles between SI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χ2=7.833, χ2=6.290, both P<0.05).The SID group showed higher genotype SS than did the control group (58.3% vs. 23.3%) and higher allele S (68.3% vs. 52.5%) but lower genotype LL (16.7% vs. 23.3%) and allele L (31.7% vs. 47.5%). SID group had lower MoCA score than did the control group [(23.63±1.59) scores vs. (27.25±1.59) scores, t=12.44, P<0.01]. Conclusions The polymorphism of 5-HTTLPR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nosogenesis of SID. The frequency of SS genotyp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ID especially in females, having more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genotype LL and allele L may be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depression symptoms of SID.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最高[(1.24±0.13)mg·L-1],LA组最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最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