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5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57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567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69篇
外科学   538篇
综合类   1165篇
预防医学   512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488篇
  7篇
中国医学   560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手术治疗.目前有多种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我们根据肛周脓肿发病的生理病理机制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三间隙引流术,以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目的探讨三间隙引流术(three-cavity clearance, TCC)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01/2018-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收治的行肛周脓肿T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建立队列;对照组选取同期行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以年龄差距5岁以内、性别相同且脓肿部位相同与实验组进行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及肛门失禁情况.结果每组各32例,共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三间隙引流组的肛瘘形成率为6%,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34.0%, P0.01);三间隙引流组与单纯切开引流组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的情况;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周脓肿TCC是一种安全的完全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术式,能有效降低术后肛瘘形成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合并子宫内膜癌误漏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50岁,以盆腔包块伴右下腹疼痛半年为主诉。病程中先后2次就诊外院均未能明确诊断。入我院后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炎性包块?阑尾炎周围脓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附件区肿物来源于输卵管,快速病理检查考虑为右侧输卵管浆液性癌(低分化),行经腹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卵巢、盆腔淋巴结、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右侧输卵管癌ⅢC期、子宫内膜癌ⅠA期。给予紫杉醇+卡铂化疗8个疗程,随访10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较罕见,术前、术中易误漏诊,确诊依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汉松醇提物调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方法通过自制高脂饲料喂养昆明雄性小鼠,构建高血脂症模型,给药4周,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GPT/ALT)、谷草转氨酶(GOT/AS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计算脏器指数、动脉硬化指数(AI),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结果相比于模型对照组,95%醇提物在给药30d后,小鼠血清中TC、TG、LDL-C、AST、ALT及肝指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P0.01),并显著提高HDL-C水平(P0.01),也能显著的提高SOD活力和降低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P0.01),由计算出的AI值,也能看出其在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有显著性的效果(P0.01)。结论不同浓度的罗汉松实醇提物有降血脂、保肝及抗氧化的作用,为罗汉松实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建立一种廉价、高效的呼吸道给药或染毒方法。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鼻腔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暴露式气管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小鼠每只滴注50μL生理盐水,大鼠每只滴注100μL生理盐水;每组中取1只动物按相应方法滴注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含体积分数50%的蓝墨水,解剖观察肺部形态,评价滴注效果;记录操作时间(从麻醉结束至滴注完成)和成功率。结果:小鼠鼻腔滴注的操作时间为(92.6±5.4)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25.2±4.0)s;大鼠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102.6±6.5)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39.9±3.3)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均明显较短(t=35.042、29.849,P<0.001)。吸入式气管滴注组小鼠和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组大鼠的肺组织散在分布蓝色印迹,而鼻腔滴注组小鼠的肺部着色不明显;鼻腔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的成功率为100%,而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的成功率为83.7%。结论:吸入式气管滴注兼具廉价、快捷、无创、高效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给药或染毒实验以及疾病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截止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2008~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3年共报告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7例(报告发生率为38.90/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03例,占80.37%;异常反应59例,占15.65%;偶合症12例,占3.18%;心因性反应2例,占0.53%;不明原因1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1.43∶1,<1岁婴儿占61.54%。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26/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报告发生率1.03/100万剂次~8.2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09/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3.71/100万剂次)。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d。结论总体上,福建省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96.
细菌硝酸盐还原中的关键酶影响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的还原是细菌氮代谢中最重要的生化反应之一.随着对细菌耐药机制的不断探索,氮代谢过程尤其是某些代谢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得以揭示.作为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的关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与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不仅催化着细菌体内硝酸盐的一系列还原反应,还从多方面影响了细菌的耐药性.本文综述了NR/NiR与细菌耐药性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物靶标的发现及提出新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新疆肿瘤医院确诊的肺腺癌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各4例,850K芯片甲基化检测平台检测肺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区域,Bump hunter寻找两组差异区域。Gene Ontology数据库和KOBAS软件对差异区域对应目的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DMR-1、DMR-2、DMR-3、DMR-4、DMR-6(以上位于chr6),DMR-5(位于chr11)和DMR-7(位于chr20)(P<0.05)七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1目的基因为HLA-DPB1、HLA-DPA1,DMR-2的为POU5F1,DMR-3的为RP5-1186N24.3、SCAND3,DMR-4的为ZFP57,DMR-5的为LDHC,DMR-6的为LTA,DMR-7的为OXT。其中HLA-DPB1、HLA-DPA1等为高甲基化,SCANDS3和LTA为低甲基化。2.GO分析表明目的基因主要在干扰素-γ、MHC-Ⅱ类复合物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KEGG分析显示目的基因甲基化主要在Ⅰ型糖尿病、NF-κB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结论1.肺腺癌患者DNA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引起肺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HLA-DP,POU5F1及LDHC的甲基化状态,在肺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GO功能和KEGG通路中,阐明了DNA甲基化异常导致疾病发展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0.43%,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发生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较为常见,两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60岁或<60岁)、白血病治疗后缓解指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无效)、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或<10d)与疾病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CTA、2D-DS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宁  佟丹  王宏磊  王柏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2156-2157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致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早期诊断并处理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以往对动脉瘤的诊断多通过2D-DSA来进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CTA和3D-DSA逐渐应用于临床,在动脉瘤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2D-DSA、CTA和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和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ric cells,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健康大鼠管状骨中,无菌下提取骨髓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10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DC形态学特征,LPS刺激1~2d,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未成熟和成熟的)CD80、CD86和OX62的表达水平进行DC表型检测。结果培养的骨髓细胞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d未成熟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5%、52.93%和45.66%。培养11d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93%、81.38%和96.36%。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DCs的体外诱导方法,为研究DC的功能及其在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