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肾活检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 ,观察CTGF、α -SMA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肾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讨CTGF在肾脏肌成纤维细胞形成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不同病因和类型的肾活检标本 4 5例 ,按常规进行染色 ,根据光镜下小管间质的病变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各组标本CTGF和α -SMA的表达 ,并将CTGF的表达、α -SMA的表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CT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一些肾间质细胞胞浆 ,并且随间质病变的加重 ,表达量增加 ,范围增大 ;α-SMA在病变肾间质区域表达增强 ,一些管腔破坏和萎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见表达 ,阳性分布区域与CTGF相似。肾小管间质中CTGF、α -SM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 ,CTGF和α -SMA表达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和患者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CTGF可能通过促进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而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CTGF的表达上调对肾脏疾病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92.
患者男性,58岁,因"反复多饮、多尿10年,发作性吐语不清2 d"入院.患者10年前确诊糖尿病,血糖控制一直欠佳.3年前确诊高血压病,一直未行降压治疗.入院2 d前晨起后发现吐语不清,持续约2 h可自行缓解,无伴抽搐、肢体乏力、神志不清.于当地医院查血压200/110 mmHg,头颅CT未见异常,血肌酐962.5μmol/L,血红蛋白85.5 g/L.拟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收入我院.入院体查:神智清楚,对答切题,神经系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两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分别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并和正常人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PAI-1则高于正常人组(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t-PA活性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而PAI-1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t-PA/PAI-1失衡,t-PA升高,PAI-1降低,失衡程度与肾脏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多样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病原学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7-06/2010-06 的376 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并发败血症7 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7 例患者均有寒颤、发热(体温38.5~42.0 ℃),烦燥、气促4 例,尿路刺激症4 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血肌酐增高4 例.大肠埃希氏菌4 例,表皮葡萄球菌1 例,白色念珠菌1 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 例.5 例细菌感染为院外感染,2 例真菌感染者为院内感染.4 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者合并尿路感染.4 例低血压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抗感染治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及对症处理.6 例痊愈,1 例死亡.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的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环孢素A(CsA)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的肾移植患者36例,术后应用氯沙坦或卡托普利,共4周;经过7d洗脱期后,将氯沙坦和卡托普利相互替换治疗患者,共4周。采用双因素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测定血尿酸、尿尿酸、血肌酐、尿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钾、血红蛋白、血CsA浓度及血压的基础值和药物治疗4周后的改变值。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36例患者血尿酸较基础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尿酸较基础值明显增加(P〈0.05),而卡托普利治疗后,血尿酸及尿尿酸均无明显改变。经过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4周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础值均有明显下降,且均达到目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氯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较基础值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CsA浓度较基础值均降低(P〈0.05),但CsA浓度仍在目标值范围。结论 氯沙坦不仅可有效控制肾移植术后的高血压,而且可以明显减轻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96.
现将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36例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LE)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协会确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其中女33例,男3例。女:男为11:1,年龄14~63岁,平均29岁。从确诊到出现中枢神经损害2年以内25例,2~10年9例,10年以上2例。1.2临床表现 除1例仅表现神经异常外,其余35例均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害的表现。其中癫痫抽搐18例,颅内高压6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血管意外5例,其中4例…  相似文献   
97.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案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及时停药 ,透析渡过少尿期。结果 :利福平致ARF主要是利福平抗体介导的免疫性过敏反应 ,其临床表现为既往有应用利福平的历史 ,再次使用利福平迅速出现胃肠道症状 ,四肢肌痛 ,少尿型ARF ,可伴有急性血管内溶血临床表现 ,肝功能异常 ,血肌酐升高。结论 :利福平引起ARF无需特殊药物治疗 ,只要及时停药 ,透析渡过少尿期 ,绝大部分预后良好 ,死亡率极低  相似文献   
98.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病人并发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移植病人并发PCP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分别在术后3~11个月起病,5例以FK506、2例以CSA为基础免疫抑制剂.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明显,但肺部体征少,早期即出现低氧血症,胸片变化迅速.给予磺胺嘧啶钠治疗的2例死亡,改予复方新诺明、类固醇激素、免疫增强剂联合治疗的5例有4例痊愈.结论:肾移植病人具有高的PCP发生率及死亡率,争取早期诊断及给予及时合适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使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多样复杂,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加强肾移植术后合并败血症临床病原学特点的认识,及早合适的治疗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病原学特点与治疗情况。 方法: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07-06/2010-06的376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后并发败血症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7例患者均有寒颤、发热(体温38.5~42.0 ℃),烦燥、气促4例,尿路刺激症4例。血压低于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伴血肌酐增高4例。大肠埃希氏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白色念珠菌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5例细菌感染为院外感染,2例真菌感染者为院内感染。4例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者合并尿路感染。4例低血压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抗感染治疗、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用量及对症处理。6例痊愈,1例死亡。早期诊断,联合用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提高感染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背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由卡氏肺孢子虫寄生于肺部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致命性肺炎。复方磺胺甲恶唑是目前用于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一线药物,治疗量往往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预防用药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甲恶唑对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肾移植后1个月且无复方磺胺甲恶唑过敏者。肾移植后1个月至半年或1年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观察移植肝肾功能,感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2006年起,随访125例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73例术后1个月起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至术后半年者,1例停药4个月后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死亡,47例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至术后1年者,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者,5例因复方磺胺甲恶唑过敏或医从性差未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者,2例分别在术后4,5个月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例死亡。结果提示,肾移植术后1个月至1年常规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0.48 g/d),可有效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