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6篇 |
免费 | 87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79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387篇 |
内科学 | 142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08篇 |
综合类 | 692篇 |
预防医学 | 181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0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63篇 |
肿瘤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连续入院的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止血带(止血带组,40例),一组不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40例).全部采用后十字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Smith-Nephew),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术中栓子面积百分率%Ae(即总栓子面积占右心房面积的百分率).术前及术后第1~10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中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右心房,评估止血带释放后的%Ae.结果 止血带组患者术中失血最小于非止血带组患者,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止血带组患者和非止血带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的1 min达到高峰;非止血带组患者%Ae仅在扩髓和植入假体时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止血带组患者%Ae在释放止血带后大于非止血带组患者.结论 止血带的使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2.
全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TKA)在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特点。方法对8例膝关节严重创伤后形成的骨性关节炎施行了TKA手术,术中采用植骨、加装金属垫片的方法修复塌陷的胫骨平台,对内、外翻不稳的膝关节选择了CCK假体代偿由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不完全功能缺失,严重者甚至使用旋转型铰链膝,其他还有通过后方的软组织松解等技术来增加关节活动度。结果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8例由术前的平均42分上升至术后的平均88分(P<0.05),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6°升至术后的平均106°(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以上,平均2.1年,随访结束时膝关节评分平均82分(P<0.05),关节活动度平均93°(P<0.05)。结论根据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损伤特点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的TKA手术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术中注意防止因骨折畸形愈合所导致的技术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0例初次全髋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予以翻修,其中初次置换股骨柄为骨水泥固定者4例,非骨水泥固定6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2~67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8例骨长入稳定,2例纤维稳定,无假体松动和下沉,1例出现大腿痛,3例股骨近端出现应力遮挡.结论 广泛微孔涂层长柄非骨水泥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54.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10月~2006年10月回顾性研究1 216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年45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做为实验组,45例膝关节屈曲度>9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美国麻醉分级(ASA)等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0.001)和术中(P=0.039)膝关节屈曲度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髌骨低位与术后膝关节僵硬发生呈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受多种因素影响,选择合适的患者、术中仔细暴露、重建伸屈膝间隙、减少髌腱和伸膝装置的损伤、选择合适假体、保持良好的下肢力线和术后理疗等因素会明显减少膝关节僵硬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5.
感染性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中抗生素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原则.方法:1990~2000年本科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11膝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第1次手术时,彻底清创后膝关节内植入庆大霉素骨水泥间隙垫,之后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6周以上(非胃肠道途径).翻修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24~43个月),采用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对这些膝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没有一个翻修的膝关节因为感染或者无菌性松动而接受再次翻修术,所有部件均获得良好固定.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翻修术前的0分增加到术后的63分(20~100分),平均膝关节疼痛评分从术前的42分(24~50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87~100分).结论:为彻底清除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临床医生应该尽量明确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和医生的经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系统的治疗,并在膝关节内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隙垫. 相似文献
56.
57.
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94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47例。结果表明,与FD组相比,PTED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术后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TED与FD治疗LDH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PTED手术较FD手术创伤更小、能更及时有效的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研究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7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79例小于70岁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女性的比例较70岁以下者明显增多(P〈0.01)。老年人梗塞前心绞痛的发生率并不比非老年人少。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较多。老年人房性心律失常较多,而室性心律失常并未增加。老年人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较非老年人为低。老年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并不比非老年人明显增高。结论老年人虽然心脏储备功能下降,但在卧床休息,和基础代谢率下降的情况下,而并未出现更严重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也未明显增加。所以老年人在良好的医疗环境及精心的诊断、治疗下和非老年人能有一样的存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