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CAPNON)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CAPNON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49.6岁,其中男4例,女1例。病灶直径1.5~5.0cm。位于颅底3例,位于椎管1例,位于枕颈交界区1例。CT平扫均为钙化影;磁共振成像(MRI)平扫,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低信号4例,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MRI增强示周边强化3例,无强化1例,均匀强化1例。病理检查可见钙化组织及纤维上皮组织及黏液样基质。5例周围均无水肿。结论 CAPNON好发于成年男性,神经中轴部位常见,CT以钙化为主,MR以等低信号及周边强化为主,最后确诊须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2.
Kallmann综合征的MR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探讨其MR影像特征。方法对5例经临床证实的Kallmann综合征患者进行了MR检查。分析本病磁共振表现特征。结果5例患者MR检查均有嗅觉系统异常MR表现。5例嗅球未见显示,2例嗅沟未见显示,3例嗅沟发育不全,2例伴垂体前叶发育不全。结论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3.
马笑笑  娄昕 《磁共振成像》2016,7(12):945-950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在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治疗不及时及治疗方式的不当可能会促进疾病的恶化甚至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前准确地鉴别两者对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显示病变形态及分布,MRI新技术有助于观察病变的病理学改变,显示潜在的损伤。本文主要对常规的MRI和MRI新技术在MS和NMO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脑组织血管表面渗透性(P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治疗后改变。方法 对59例ICAS患者(ICAS组)及16名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CTP,并对ICAS组17例行责任血管支架植入术。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测量责任动脉供血区血管PS、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获得健侧镜像值,比较2组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对比ICAS组支架植入前后血管P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血管PS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MTT延长(t=7.77、-4.84、7.47,P均<0.05)。相比健侧,ICAS组患侧血管PS值增高、CBF减低、CBV增加、MTT延长(t=-4.38、-4.48、4.49、8.35,P均<0.05);植入支架后患侧血管PS值、CBF、MTT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95、-4.05、3.50,P均<0.05)。血管PS与MTT、CBV分别呈高度、中度正相关(r=0.86、0.59,P均<0.05),与CBF呈低度负相关(r=-0.31,P<0.05)。结论 血管PS可作为定量评价ICAS治疗效果的影像学标志物。ICAS患者患侧脑组织血管PS明显增加,植入支架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S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更准确地反映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为个性化治疗ICAS及评估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前越来越多新的、开创性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如多时相CTA(mCTA)、能谱CT成像、MR血管成像(MRA)、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基于MRI的静脉成像及人工智能(AI)技术等。随着超高场强(7.0 T)MR的应用,满足了超高分辨率成像的需求,为颅内微小血管的成像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就最新的脑血管(动、静脉)成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予以总结和评析,以期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46.
娄昕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5):423-425
缺血性卒中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准确判断对于抉择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大量信息综合分析,以对卒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诊断,这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随着神经影像新技术和以7.0 T磁共振为代表的影像设备迅猛发展,让基于影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7.
3.0T磁共振在嗅觉传导通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在嗅觉传导通路成像中的应用。方法: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10例嗅觉功能障碍的Kallmann综合症患者(病例组)进行薄层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自旋回波T1加权像成像,根据图像分析嗅球嗅束的精细解剖。结果:对照组均可显示嗅沟、嗅束及嗅球,嗅束的长度为(29.32±2.11)mm,宽度为(3.36±0.83)mm,嗅球长度为(10.43±2.35)mm,宽度为(5.12±0.62)mm。所有嗅束都在视神经管内口处与视神经交叉向前内行走,嗅球前缘与筛泡前缘基本在同一水平。病例组嗅球均未见显示,7例嗅沟未显示,3例嗅沟发育不全,6例伴垂体前叶发育不全。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能够有效地显示嗅沟、嗅球、嗅束,可辅助临床诊断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下游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8月-2016年1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ASL双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技术测量1.5?s和2.5?s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平均脑血流量,获...  相似文献   
4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稳定与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情况,探讨斑块性质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患者30例,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测定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患侧与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表面是否有大片钙化、其内是否有近期出血及是否有较大的脂质中心作为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组,进行上述参数比较。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在皮质分水岭前区和后区的MTT值明显较稳定斑块组延长(P=0.042,t=1.561和P=0.038,t=1.227),rCBF和rCBV未见差异(P>0.05)。上述两组在其余部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情况有关,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编者按颅内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在我国,33%~50%的缺血性卒中归因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而在西方人群该发病率约为10%。早期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除了考虑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