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3篇 |
免费 | 436篇 |
国内免费 | 4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1篇 |
儿科学 | 154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423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1518篇 |
内科学 | 821篇 |
皮肤病学 | 161篇 |
神经病学 | 255篇 |
特种医学 | 4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53篇 |
综合类 | 3287篇 |
预防医学 | 963篇 |
眼科学 | 104篇 |
药学 | 961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863篇 |
肿瘤学 | 2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386篇 |
2013年 | 394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576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640篇 |
2008年 | 596篇 |
2007年 | 626篇 |
2006年 | 599篇 |
2005年 | 594篇 |
2004年 | 516篇 |
2003年 | 525篇 |
2002年 | 451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55篇 |
1999年 | 279篇 |
1998年 | 236篇 |
1997年 | 233篇 |
1996年 | 175篇 |
1995年 | 213篇 |
1994年 | 151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h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基因测序法检测62例NSCLC患者、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MGMT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27.42%(17/6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未检出MGMT基因甲基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MGMT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但在晚期患者中检出率较高(P<0.05).MGMT基因甲基化患者吸烟指数(年·支)明显高于非甲基化患者(P<0.01).结论 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NSCLC辅助诊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检查国内寄生虫学领域主要科技期刊的核心作者,了解国内寄生虫学领域的研究类型及特点,为编辑部组稿提供参考线索.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热带医学杂志>、<热带病与寄生虫学>等8本国内与寄生虫学相关的科技期刊2006-2007年载文作者的发文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综合指数法确定核心作者.结果所统计的8种主要科技期刊2006-2007年间共发表寄牛虫领域相关的论文1807篇.其中发表论文3篇以上的候选核心作者94人,综合指数大于平均值即为核心作者,有28人.结论利用综合指数分析初步筛选丁寄生虫学专业2006-2007年的核心作者. 相似文献
14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引起了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脂肪性变、脂肪浸润,在此基础上可发生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因此对脂肪肝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脂肪肝的定性、定量诊断及疗效评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US、彩超、CT、MRI、SPECT、DSA以及经皮肝穿刺活检等。现就脂肪肝的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做一综述。1病理学特征当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 相似文献
145.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内微小增强病灶与血肿扩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内微小增强病灶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 对36例发病≤5 h的脑出血患者进行CT扫描及增强;发病后1~2 d复查;发病第1 d及21 d时应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首次CT发现11例患者血肿内出现微小增强病灶;复查时发现10例患者血肿扩大,其中8例血肿内有微小增强病灶;血肿内出现微小增强病灶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8例,72.7%)明显高于血肿内无微小增强病灶者(2例,8%)(P<0.01);发病21 d时EES评分显著低于无微小增强病灶者(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内微小增强病灶与血肿扩大的发生有关,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也较差. 相似文献
146.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是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CXC类趋化因子,研究发现其在调节一些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还不很清楚。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创面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6/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六室完成。
材料:SPF级昆明小鼠6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 g;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产品。
方法:建立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伤模型,分为3组,即对照组,10 mg/L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抗体组和20 mg/L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抗体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创面及创周连续6 d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抗体(0,10,20 mg/L)。
主要观察指标:创伤后3,4,5,6,7 d,以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创面CD146表达情况,并观察创面微血管密度及创面收缩率。
结果:伤后各天,10 mg/L抗体组和20 mg/L抗体组CD146 mR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伤后5,6,7 d,抗体组CD146 mR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多于3,4 d(P < 0.05);伤后6,7 d,10 mg/L 抗体组创面收缩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伤后5,6,7 d,20 mg/L 抗体组创面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抗体组间仅在伤后7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阻断创面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作用,能够降低创面新血管化程度,从而可能影响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47.
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补益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党参还对一些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酮水平及降压等作用,并能够显著地影响动物的活动能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消化系统等[1~5]。新疆党参在全疆均有分布,且储量丰富,但有关新疆党参C.clematidea(Schrenk.)Clarke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多见[3],新疆党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我们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新疆党参中提取出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了37种成分。1 材料新疆党… 相似文献
148.
脑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单靠手术难以治愈,术后复发率高,而传统的放疗、化疗副作用较大,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十分重视除手术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现总结国外文献对胶质瘤的局部治疗作综述。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03年收治的2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发病年龄常见为21~46岁。发生于小脑者男7例,女5例。发生于脊髓者男2例,女8例。均行CT及MRI检查。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均行DSA检查和栓塞。所有病例均手术全切,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术前行DSA血管造影及栓塞,并联合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观察和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茶多酚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复制PD模型,观察茶多酚对PD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PD模型组与茶多酚保护组比较PD模型小鼠耙杆时间明显缩短,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纹状体内IL-6含量增高,TNF-α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茶多酚对MPTP-PD模型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