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即为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尽管抗菌药物(包括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为1/10万~10/10万[1],但它在DILI中的比例是最高的[2-3].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监局(EMA)均要求抗菌药物上市前应进行肝毒性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抗菌药物临床试验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肝毒性只能在长期临床使用中被发现或证实.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各类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发病类型、起病时间、恢复时间以及高危因素等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2.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持续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存在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的危险,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全世界约3.5亿人感染HBV,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据统计,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促进急诊病房合理用药,降低医嘱的不合理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依据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将病历医嘱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医嘱的不合理率,并对不合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急诊病房病历医嘱的不合理率从10.42%降至3.56%.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了急诊病房病历医嘱的不合理率,是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4.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肌组织损伤,改变了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向血液循环释放而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其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PK)升高,并伴有高水平的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1].RL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如急性肾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减少性休克、电解质代谢紊乱、酸毒症、恶性高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RL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肌肉创伤、感染、药物、毒物以及其他可致体内能量失衡的严重疾病[2],而药物和毒物是临床引起RL的主要原因[3].  相似文献   
25.
1例70岁男性患者因咳嗽、咯痰加重,伴发热、气促,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奥美拉唑、泼尼松、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第8天,因抑郁症给予西酞普兰10mg,1次/d。第9天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从47U/L、52U/L升至139U/L、145U/L。第10天因抑郁症状未控制,西酞普兰加量至20mg,1次/d。之后肝酶明显增高,第19天实验室检查示ALT529U/L,AST 256U/L。考虑为西酞普兰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遂停用该药,其他合并用药继续应用。随后肝功能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6.
通过分析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联用多索茶碱与左氧氟沙星后,频发室性早搏及房性早博的药物治疗监护过程,了解临床药师在药物相互作用监护中的作用与价值。多索茶碱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可致心律失常,临床药师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27.
李茜  姜赛平  张幸国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8):1433-1436
 目的 为了提高现有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避免病毒耐药性的产生,采用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将药物运送至作用靶点。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讨论。结果 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能够将抗乙肝病毒药物定向输送至肝脏或肝细胞,降低药物在其他组织器官分布,减少潜在的毒副作用,同时提高了药物的抗病毒疗效,降低了给药剂量。结论 使用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特别是采用纳米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利用乙肝病毒生命周期的潜在靶点进行干预治疗,具有多功能团的肝靶向药物传递系统仍然会是纳米治疗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8.
29.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用药种类复杂,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本文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基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总结重型、危重型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营养支持方案等经验,建议针对药物疗效和疗程评估、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识别、基于生物安全防护的个体化用药监测以及特殊人群给药等进行重点用药管理,以期为COVID-19患者临床药物选择和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阿德福韦酯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抗病毒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经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N)转运后的体外抗乙肝病毒药效。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包载阿德福韦酯的固体脂质纳米粒(ADV-SLN),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硬脂胺-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SLN,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BVDNA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2.15对SLN的经时摄取情况;采用酶免疫测定试剂盒测定HbsAg,HBeAg指标,采用实时定量PCR试剂盒测定HBVDNA指标。结果ADV-SLN药物包封率为(16.72±2.81)%,载药量为(3.86±0.42)%。SLN可被HepG2.2.15有效摄取并具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与游离药物相比,ADV经SLN转运后,对HepG2.2.15表达的HbsAg,HbeAg,HBVDNA的抑制作用均有明显增强。结论阿德福韦酯经SLN转运后,药物疗效增强,在抗乙肝病毒靶向治疗中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