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5-氮胞苷(5-Aza)对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并对分化后的心肌样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到骨髓单个核细胞(MB-MNC),用含200 ml/L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M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5-Aza诱导第3代MSC 24 h后继续培养。培养4周,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肌系标记抗原:α-肌动蛋白(α-actin)及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抗原:肌钙蛋白T(cTnT);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MSC经5-Aza诱导分化后,可表达α-actin和cTnT,未经诱导的同培养天数的MSC中均未见表达。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肌丝等心肌细胞的特异性结构。结论: 5-Aza可诱导MSC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72.
再障患者血清体外诱导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骨髓集落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共同培养后对集落细胞膜表面的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 -E及CFU -GM的增殖 ,再障组骨髓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组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非重型再障 (NSAA)组 (P <0 .0 5 )。SAA、NSAA组、和正常组的集落细胞胞膜上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 ,不高于阴性对照 ;表达Bcl-2蛋白、Bax蛋白的量与相应集落细胞的凋亡率无相关性。结论 :再障患者血清具有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 ;再障患者血清作用后Bcl-2蛋白、Bax蛋白在造血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73.
维生素K2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维生素K2(VK2)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及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四唑盐比色法、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研究维生素K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及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的影响。结果:NB4细胞经VK2作用后增殖受到抑制。VK2作用NB4细胞72h后,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细胞的特征。5、10、50μmol/LVK:作用NB4细胞72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06%、20.02%、29.60%,与对照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10μmol/LVK。作用白血病细胞及正常对照BMNC48h后,正常人及淋系白血病患者BMNC细胞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增高(P〉0.05),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MNC早期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VK2对白血病有生长抑制作用,可选择性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4.
对56例脐带血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成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脐血的全血粘度显著高于成人血.血浆粘度比成人低,红细胞压积比成人血高.血沉比成人血慢.红细胞电泳时间两者几乎一样.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ML)患者细胞遗传学特点和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不加植物血凝素的24h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应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为主、胰酶消化技术必要时补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578例髓系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ckemia,AML)420例,22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53.1%(223/420)。t(8;21)、t(15;17)、inv(16)、del(11)分别与M2b、M3、M4Eo、M5特异性相关。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158例,153例检出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占96.8%(153/158例)。t(9;22)与绝大多数CML及少部分M0、M1、M2特异性有关。本组髓系白血病中有18例(AML13例、CML5例)患者,占3.1%(18/578),其细胞遗传学检查未见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形态学及免疫学的诊断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应用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其中15例结果完全符合临床和髓系白血病的血液学改变,同时也明显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但有助于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还是临床监测病情缓解和复发、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选用合适的FISH技术,可对大多数髓系白血病患者作出精确的染色体分析。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及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凋亡的作用.方法:WST-1法观察加入硼替佐米后,NK细胞对KM-3细胞杀伤作用的变化;Annexin-V、PI及CD45三重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V+/PI凋亡细胞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 nmol/L硼替佐米处理后12、24和48 h,均显著杀伤KM-3细胞(P=0.003),杀伤率的升高呈时间依赖性(P=0.002),且显著高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1.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 nmol/L硼替佐米处理,Annexin-V+/PI-细胞比例均增加(P=0.003),呈时间依赖性(P=0.002),且高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1.效靶比为5:1、10:1和20:1的NK细胞联合5 nmol/L硼替佐米处理后6、12和24 h,KM-3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P=0.025),呈时间依赖性(P=0.022),且低于NK细胞单独处理,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NK细胞具有更显著地杀伤并诱导KM-3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硼替佐米与NK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建立模型并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体外培养法建立CFU-MK培养体系;混合再障血清进行培养建立再障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使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进行组合观察模型中CFU-MK集落生成情况和集落中巨核祖细胞的含量。结果:经过14d的培养,模型组CFU-MK集落、集簇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以TPO/IL-3/IL-11/FL细胞因子组合使模型组CFU-MK的数量恢复及巨核细胞的扩增效果最好。结论:本实验建立了CFU-MK体外培养体系及再障血小板减少的模型,体外试验表明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以TPO/IL-3/IL-11/FL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鹿龙再生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药理机制.方法:将再障患者分为鹿龙再生汤配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障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外周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凋亡诱导活性明显降低,加服鹿龙再生汤可增强此种作用.结论:鹿龙再生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再障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通过降低再障患者血清造血抑制活性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是鹿龙再生汤治疗再障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LDL-IC)对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 用胆固醇酶联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水平。 结果: LDL-IC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及上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LDL、IgG-IC及阴性对照组。 结论: LDL-IC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与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的水平,提示LDL-IC能通过干扰细胞脂质代谢及细胞因子分泌而在AS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明确1例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常规应用G和C显带分析患者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然后采用单核苷酸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 SNP-array)技术进一步确诊,并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