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长扫描深度谱域OCT(UL-OCT)N4量圆锥角膜患者的全角膜三维厚度分布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10例(10眼),使用自行搭建的UL-OCT获得角膜的横断面图像.采用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进行均等放射状B型扫描获取i维图像。通过全自动分割算法获取10mm直径范围角膜厚度分布图,并将测量结果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对比。2个仪器的重复性与再现性通过重复性系数与再现性系数(CoR)、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变异系数(CV)进行比较。2个仪器的一致性通过配对t检验和Bland-Ahman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圆锥角膜患者,UL-OCT测量值的重复性系数为3.43~4.31μm,再现性系数为3.58~8.10μm。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以上。Pentacam测量值的重复性系数为8.63~14.30μm,再现性系数为14.59~19.17μm。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4以上。UL-OCT系统测量的角膜厚度在中央区、旁中央区、过渡区、周围区分别为(468.9±38.6)μm、(482.5±48.6)μm、(515.5±57.0)μm、(588.0±52.5)μm。Pentacam系统测量的各区角膜厚度分别为(500.9+50.0)μm、(533.9+49.7)μm、(587.9±60.6)μm、(635.3±62.0)μm。Bland-Altman分析角膜厚度测量结果显示,2种仪器测量结果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在中央区、旁中央区、过渡区分别为-44.49~108.59μm、-7.47~110.23μm、-13.21~131.68μm。结论在测量圆锥角膜患者全角膜厚度时,与Pentacam系统相比,UL-OCT系统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UL-OCT系统与Pentacam系统得到的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因此2种仪器在临床应用时不可互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登记且由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2)与干预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结果 干预期间,9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ITAQ、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两组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ITAQ评分、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相互误诊的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相互误诊的18例患者进行再诊断,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本组14例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误诊为情感障碍;误诊原因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医生对精神症状的把握不足等。结论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状况较多,导致误诊的原因较多,医生应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简称多焦软镜)对调节和聚散功能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7─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46例近视患者参加本研究,分别在配戴单光框架眼镜和多焦软镜时测量其调节参数和聚散参数,包括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相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疾病编码工作中时常出错的现象,透视编码错误的成因,提出改进路径,以提升疾病编码质量。方法 结合工作实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应用计算机系统开展疾病编码出错的成因;进一步归纳分析,找到纠错路径。结果 应用计算机进行疾病编码发生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编码人员过度依赖计算机系统,对ICD-10编码及疾病不够熟悉,简单套用电子编码库;二是计算机系统也存在优化的空间。结论 编码员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医学知识,提高编码准确率;规模较大的医院可按临床科室对编码员进行分工,便于其对ICD的某些章节能够了如指掌,对相关疾病了解亦较为深入,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条件成熟时,可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性角膜接触镜(环曲面软镜)在国人眼中的配适定位,并探讨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对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为191例散光志愿者验配动态稳定法设计环曲面软镜,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散光度及轴向进行分组.记录右眼的镜片旋转量、稳定性,分析患者的近视屈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量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动态稳定法设计型环曲面软镜的矫正视力与框架眼镜所达到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1,P>0.05),镜片的中心定位和活动度良好.较高的和非斜轴散光眼的镜片能更迅速地达到相对稳定.高度近视组的镜片稳定性较中度近视组好(x2=5.371,R<0.05),斜轴散光组中镜片旋转量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顺规和逆规散光组(x2=7.046,P<0.05;x2=6.462,P<0.05),散光度越高,镜片的稳定性越好,旋转量相对越小.结论 球镜量、散光轴向和度数对动态稳定设计的环曲面软镜的定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度近视的逆规散光患者是配戴该设计镜片的理想人群. 相似文献
17.
患女性,54岁,已婚,退休工人,初中化,性格开朗,善良,好交友。因疑心被害,凭空闻声2日入院。患于2003年9月20日午睡后无诱因对家人说自己听见邻居在议论自己,特别是两前臂及前胸处,某人在拿针扎自己,非常痒痒。家人认为她在做梦,便安抚其继续入睡,但患突然起床,叫老伴为黑黑,并在房内大声叫喊,谩骂邻居的罪行,内容杂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高分辨率OCT测量的角膜上皮层厚度参数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20例(20眼)和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20眼)。应用自行搭建的超高分辨率OCT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角膜上皮层厚度,获取垂直子午线上全角膜上皮厚度平均值(MEAN)、角膜上皮下方厚度最小值(MIN)、角膜上皮下方厚度最小值/上方厚度平均值×100(EEI)、角膜上皮下方厚度最小值/上方厚度最大值×100(EEI-MAX)、以自身平均值为标准的各区域差值均方根(ESV)等5个诊断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测量参数的诊断性能和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角膜上皮层厚度参数中正常组的MEAN、MIN、EEI、EEI-MAX、ESV值分别为(52.52±2.64)?滋m、(50.05±3.38)?滋m、97.93±4.59、91.60±4.54、2.94±0.56。圆锥角膜组则分别为(51.33±3.78)?滋m、(38.86±5.45)?滋m、77.13±10.59、67.45±12.64、7.02±2.55。其中ESV值的诊断性能和诊断价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和阳性预测值均达到最大值1.000。MIN、EEI、EEI-MAX次之,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945、0.9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0.900、0.950,均≥0.900。结论圆锥角膜患者的垂直子午线上全角膜上皮层厚度在中央以及下方偏中央区域变薄,下方周边增厚。OCT角膜上皮层厚度参数在圆锥角膜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其中ESV值的诊断性能和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国近视儿童配戴单光框架眼镜(SV)、角膜塑形镜、RGPCL以及渐变多焦点眼镜(PAL)2年后眼轴及屈光度变化,评估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04例近视儿童入选,年龄9~15岁,近视度-0.50~-4.50 D,散光低于-2.00 D,分别选择SV(21例)、角膜塑形镜(24例)、RGPCL(30例)和PAL(29例)作为矫正方式,随访2年,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Medmont E300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形态等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戴镜前,4组的年龄、角膜曲率值、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0,P<0.01),其中RGPCL组等效球镜度均值为(-3.04±0.79)D,高于其他3组。2年后,各组眼轴均有明显增长(F=315.912,P<0.01),SV组、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PAL组分别增长了(0.57±0.23)mm、(0.31±0.20)mm、(0.51±0.30)mm和(0.61±0.27)mm。4组眼轴的增长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75,F2=6.599,P均<0.01),角膜塑形镜组眼轴增长量最小,SV、RGPCL、PAL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RGPCL、PAL组近视度随着时间均有增长(F=121.840,P<0.01),分别增长了(-1.23±0.64)D,(-0.82±0.69)D和(-1.12±0.53)D。3组的屈光度增高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00,F2=2.987,P均>0.05)。结论临床常用的4种矫正方式SV、PAL、RGPCL及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控制及延缓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其他三者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量点扩散函数(PSF),对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近视后明暗视下的视觉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屈光度匹配的两组中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对比观察.A组为LASIK组,22例(44眼),等效球镜度为(-6.84±1.65)D,行常规LASIK;B组为RGPCL矫正组,25例(49眼),等效球镜度为(-6.43±1.59)D,给予同一材料和设计的RGPCL矫正.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两组行3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的PSF检查.对两组矫正前后组内和组间的PSF差异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①LASIK组:术后3个月,近视患者低中频率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较术前下降(3 mm瞳孔直径,2.98~23.81 cpd;6 mm瞳孔直径,2.98~9.42 cpd;P均<0.01),而高频MTF值变化不明显.②RGPCL组:与戴框架眼镜时比较,3 mm瞳孔下,低中频率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频率MTF值升高(18.85~37.70 cpd,P均<0.05);6 mm瞳孔时,各空间频率(2.98~37.70 cpd)MTF值均有上升.③无论瞳孔大小,RGPCL组各空间频率MTF值变化均明显大于LASIK组(P均<0.05).结论 LASIK手术后早期患者视觉质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而配戴RGPCL可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