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其发病似有增加趋势。为了解枣庄地区IBS的流行病学情况.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我们采用问卷形式对3400例IBS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发大鼠结直肠癌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MNU进行灌肠诱导结直肠癌,实验组同时行n-3 PUFAs灌胃,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比较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处死大鼠,观察肿瘤发生情况及肿瘤病理特征,气相色谱测定红细胞膜n-3 PUFAs浓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周血细胞总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便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食量及体质量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大鼠均有结直肠肿瘤形成,肿瘤均为腺癌,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结直肠肿瘤形成率明显降低(63.33% vs. 86.67%,P<0.05),且肿瘤最大径小、多发肿瘤少。实验组大鼠红细胞膜n-3 PUFAs浓度、外周血细胞总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n-3 PUFAs能有效抑制MNU诱导的大鼠结直肠癌发生,可能与其提高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32例(EMBM组),行ESD术者28例(ESD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EMBM组完全切除率96.9%(31/32),ESD组完全切除率96.4%(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812);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2.3±2.6) mm明显大于EMBM组(9.1±2.2) mm(t=3.36,P=0.038);EMBM平均手术时间(20.5±5.1) min明显少于ESD组(36.8±4.5) min(t=6.718,P=0.008);EMBM组穿孔率为0,明显低于ESD组10.7%(3/28)(χ^2=6.37, P=0.013);EMBM组术中严重出血率为3.1%(1/32),明显低于ESD组14.3%(4/28)(χ^2=4.89, P=0.021);术后随访6~12个月,EMBM及ESD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MBM和ESD均是内镜下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EMBM组。  相似文献   
44.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的损伤。方法对每日服用肠溶阿司匹林50mg(26例)、150mg(30例)和300mg(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了服药前和服药7天后临床症状、大便潜血试验、胃镜下胃黏膜表现及胃黏膜病理学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了胃液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阿司匹林每日300mg剂量组治疗后,胃镜下胃黏膜病变程度及胃黏膜病理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另两组(P值均<0.01),而胃液PGE2水平较另两组显著降低(P值均<0.001),另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50mg既能显著降低血浆TXB2水平,对胃黏膜近期又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45.
腹壁疝是腹部外科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腹壁疝的发病根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统计,美国大约有500万人有腹壁疝,2003年美国有36万人做了腹壁疝修补术,其中10.5万人是切口疝。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新发患者为200~400万,75岁以上老年男性的发病率为44%。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系统性评价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诊断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Medline,1966年1月至2008年10月)、OVID数据库(1996年1月至2008年10月)、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1980年1月至2008年10月)、考科蓝实证医学资料库(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3期)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7年1月至2008年10月),并按Jadad质量评分评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质量.用Rev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7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共283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窄带内镜与常规内镜相比腺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8,95%CI=1.00~1.39,P=0.06).NBI可显著提高扁平腺瘤检出总数[加权均数差(WMD)0.14,95%CI=0.02~0.26,P=0.02,但NBI系统退镜时间明显延长(合并WMD=1.05,95%CI=0.08~1.22,P<0.01).结论 NBI可提高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检出率,并不能提高腺瘤的检出率,而且窄带内镜耗时长.NBI技术需进一步完善后,方能真正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7.
本文作者分析了结直肠癌单纯切除术后未行其它辅助治疗患者5年内复发情况及预后因素。 病例为日本140家医院1984年2月至1985年12月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对分析对象每年随访1次共5年,均需符合下列标准:结肠或直肠癌诊断旨定,手术时年龄小于75岁,手术前一般实验室检查无重要异常发现,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未进行其它抗癌治疗。其中结肠癌279例,男146例.女133例,平均年龄61岁;直肠癌29例,男176例,女117例,平均年龄60岁。单纯手术切除后5年复发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后5年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Gln)增强的肠外营养对普外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外科危重和大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Gln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 并于术后第1-3 d开始肠外营养连续7 d, 其中Gln组的氮量由20% L-丙氨酰-L-谷氨酰胺溶液供给(0.5 g·kg-1·d-1), 其余部分供给(7-11.4)%氨基酸溶液, 对照组的氮量仅用(7-11.4)%氨基酸溶液供给。两组病人分别于肠外营养前和营养后7 d抽取外周血测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 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Gln组经肠外营养治疗后IgG水平、TRF水平分别由(9.2±3.1) g/L、(1.17±0.3) g/L增高至(14±2.8) g/L、(1.36±0.7) g/L, 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 Gln组评分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ln增强的肠外营养能促进普外科SIRS病人蛋白质合成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减轻病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49.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插管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插管(CV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PICC组和CVC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置管时间、治疗完成率、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并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和CVC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21d和18d,治疗完成率为90%和86%,置管目的、病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组并发症率20%,无气胸、误穿动脉等严重并发症,但静脉炎发生率10%,高于CVC组。CVC组并发症22%,但无静脉炎发生。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在肠外营养时可代替CVC成为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比较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胃Dieulafoy病)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探讨胃Dieulafoy病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胃Dieulafoy病患者,43例内镜止血,11例行单纯缝扎血管术,5例行楔形切除术,3例行胃部分切除术,5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 内镜止血成功率为76.8%(43/56),手术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成功率为100%.随访了45例患者,随访率72.58%(45/62),随访时间8个月至11年.复发再出血率:内镜治疗再出血率32.1%(9/28),单纯缝扎血管术再出血率为22.2%(2/9),楔形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及选择性动脉栓塞患者无复发.结论 内镜治疗是胃Dieulafoy病首先方法,楔形切除术和胃部分切除术是根本性止血方法,单纯缝扎血管术可以迅速止血,技术及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可适当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